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2014年01月20日10:3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中央一號文件 惠農政策 糧食生產 保險試點 目標價格 涉農資金 米袋子 三農 農產品價格

制圖:蔡華偉

亮點一: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

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去年我國糧食總產12039億斤,比上年增加247億斤,增長2.1%。在糧食生產十連增的形勢下,中央再度鳴響糧食安全的警鐘,是基于對世情國情農情的深刻把握和對未來發展的戰略遠見。

大好形勢,容易讓人對糧食生產產生模糊認識。糧食年年增,生產是不是可以松松勁、歇口氣了?產量比較穩,基本農田減一些是不是可以了?進口糧食可以調劑余缺,糧食生產是不是還要抓那么緊?

糧食等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部分農產品需求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供給的增長速度,供求缺口逐步擴大。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農業勞動力結構短缺與誰來種地的矛盾,提高糧食產量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還有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制約著糧食生產與供給。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重了。

不能因為現在糧食充足了,日子好過了,就好了瘡疤忘了痛。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問題關乎國運民生。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不能得健忘癥,不能淡忘曾經有過的“餓肚子”歲月。糧食生產和供應一旦出了問題,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就會陷入被動。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環境條件,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安全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立足國內基本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也就是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亮點二:重數量和保質量并舉

從保全部、保所有品種轉變為保谷物、保口糧。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

民以食為天,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必須高度重視糧食數量。糧食數量有保障,“吃得飽”才有保障。

過去我們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強調保全部、保所有品種,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正確選擇。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必須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就是保谷物、保口糧,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必須明確,絕不能因此以為可以放松糧食生產了,糧食生產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多方面的部署。強調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基本農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確立糧食面積底線等政策措施。

我們不能一邊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增產糧食,一邊又在嘴邊大量浪費糧食。中央一號文件號召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同時通過政策引導、技術進步、設備更新等措施,減少糧食生產、收獲、儲存、加工過程中的損耗和浪費。

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必須高度重視糧食質量。糧食質量有保障,“吃得好”才有保障。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說,我們不僅要今天吃飽吃好,更要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保障將來也能吃飽吃好。

保障糧食質量,就必須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支持標準化生產、重點產品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體系建設。

亮點三: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

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目標價格制度

黨的富農強農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多打糧食的積極性。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今年,我國將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

要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產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產品市場基本穩定。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著力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制定全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規劃。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必須不斷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要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快建立利益補償機制,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和農業機械化。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