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上海、北京、廣州,汽車限購大戲帷幕漸次拉開,這一次到了天津。
面對限購,一方面,購車者們保持著可以預見的熱情與瘋狂;另一方面,汽車廠商們不再發出“狼來了”的聲音。在整個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形勢下,單個大型城市限購,再也激不起太多波瀾。
經銷商將分化
對于本田汽車在天津的銷售顧問田聰來講,面對注定要減少的區域市場規模和更加激烈的競爭,限購只是開始,如何在限購的格局下,繼續保持原有的份額,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面對限購,銷售策略當然要有一些調整,但市場份額應該不會減少。”田聰依然十分樂觀,“方法總比困難多”。
當時間走到2013年的最后半個月之時,限購的政策突然落下,消費者、經銷商、汽車廠商,參與市場博弈的各方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而對后兩者來說,壓力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數據顯示,2012年年底,天津市汽車保有量為236萬輛,約占同期全國汽車保有量的2%。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五,而限購開始后,預料天津將減少新增銷量約10萬輛,對應影響2014年全國乘用車行業增速約0.5-1個百分點。
這樣的數字,對天津地區銷售商來講,2014年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不同品牌則是喜憂參半。
事實上,從以往其他城市的經驗來看,對本田這樣的品牌,限購更多帶來的是利好消息。“限購一般來說對中高檔汽車不會有太大影響,更多的是對國產的中低檔汽車提出了挑戰。”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現任中汽盛華汽車研究院院長陳東升介紹。
根據其他早些時候進行限購的城市經驗,中高檔汽車在限購的情況下,市場份額總體上會呈現上升的趨勢。“道理很簡單,限購之后一個車牌就可能幾萬元,好不容易有個名額,怎么可能去買那些幾萬元的低檔車?”這一點,在已經實行限購的北京表現最為明顯。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2010年末開始限購之后,短時間內北京有11家汽車經銷店關閉,2011年3月,北京汽車4S店數量為578家,年底升至592家。凈增的14家汽車經銷商,多銷售豪華及合資品牌。
即使新車銷量下降,一些保有量較大的經銷商也可以通過售后服務找補回來。對老經銷商來講,客戶服務和維修保養還是有一定的利潤,而對新進入這個行業的經銷商來講,日子肯定會很難過。按照北京的趨勢,汽車經銷商從重銷售轉為重服務。
另一方面,對所有品牌來講,限購可以提前釋放消費潛能,尤其是在年底的時候,對銷售商沖擊全年銷量目標的促進作用明顯。“當然有一些消費者暫時不需要購車,但是為了先占據一個車牌而來買車的,誰都知道以后車牌就是真金白銀,拿在自己手里總會心安些。”
而對中低檔車經銷商來講,2014年,在市場必然縮小的局面下,將眼光放在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上,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生產商淡定對待
限購舞臺之上,本應作為主角出場的汽車行業卻表現出了少有的淡定和從容不迫。
在天津對汽車進行限購5天之后,對汽車生產商來說,這樣的風浪早已不值得大驚小怪,“影響當然是有的,但是不會傷筋動骨,對我們來說,限購已經不再新鮮。”這樣的底氣其來有自。
“杞人憂天”,面對天津限購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汽車生產廠家人士表示。限購導致銷量減少,進而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這種邏輯本身不存在問題,只是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上,蝴蝶效應并不明顯。
“限購不應該大規模的提倡和實施,在全世界范圍內,解決交通擁擠并不是完全依靠限制來進行。”陳東升表示,而對于突然實行限購措施,他認為不無道理,“限購措施,不是天津的專利,只是在學習其他地方的經驗,也可以理解,如果不是突然襲擊,則可能引起長時間的搶購,引起更大的反應。”
事實上,3年之前北京限購后,一度引起了行業的“心慌”,但警覺的聲音很快就被整個市場的發展的樂觀掩蓋。對于汽車制造商們來說,中小城市其實才是真正的戰場和底氣的來源。
2013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量已達1986萬輛,超過去年全年銷量總和,全年的銷量預期將接近2200萬輛,限購不能限住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在連續多年保持汽車產銷世界第一之后,產銷兩旺同樣是2013年中國汽車的主旋律,這個頭銜將會持續戴下去。
“局部地區限購,對產業影響并不大”,華泰證券研究員姚宏光認為,2013年國內乘用車銷售約1550萬輛,2013年天津地區乘用車銷售約30萬輛,按照一半的限購,減少約15萬輛,影響增速不足1%。如果2014年限購城市擴大到5個,全國銷量增速影響約4個百分點左右。不過他同時表示,我國41個大中城市狹義乘用車銷量占全國45%左右,如果全面限購將對汽車產業形成重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