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題:年終策劃:中國經濟基本實現“軟著陸” 不再以GDP論英雄
記者 李金磊
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實現“主動調整”,GDP增速在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放緩后開始探底回升,基本實現“軟著陸”。同時,官方對GDP增速的認識也發生了“主動改變”,強調不簡單以GDP論英雄,努力實現質量效益提高而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增長。
經濟增速主動調整:基本實現“軟著陸”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一季度GDP增長7.7%,二季度GDP增長7.5%。經濟增速連續兩個季度下滑,使得“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有國際機構擔憂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
“新一屆政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而這勢必會影響短期內的經濟增速。”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官方看來,經濟增速的下滑是主動、良性調整的結果。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9月份在接受五國媒體集體采訪時強調,如果我們繼續以往的發展方式,我們會有更高的增長率。但是,在宏觀經濟政策選擇上,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寧可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長遠發展問題。因此,這樣的增長速度,是良性調整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也表示,經濟增速的適度下滑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特別重視調結構、轉方式,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上。其中一些政策措施,例如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在不斷加大,反對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對餐飲消費有一定影響,特別是還有一些以前出臺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這些對短期的經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對長期發展有利。
中國經濟“主動減速”,但也不能失速。為此,新一屆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提出“區間管理”理論,穩定社會和市場預期,同時大力簡政放權,促進改革,先后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制 ,全面放開貸款利率限制,對600多萬小微企業減免稅收,將“營改增”試點擴圍至全國等。
在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措施下,三季度中國經濟重拾升勢,同比增長7.8%。,較二季度經濟增長率上升0.3個百分點。“三個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實現了探底回升。”李雪松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出現穩中向好的走勢,全年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已無懸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日前發表公開演講時也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逐步企穩。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基本完成“軟著陸”,而且中國經濟是主動調整,不會有崩盤,也不會“硬著陸”,目前的發展趨勢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經濟指標印證了上述判斷。其中,今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2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4%的較低水平;11月CPI同比增長3.0%,1-11月CPI比同比上漲2.6%,物價溫和可控;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4%,連續1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此外,全國糧食總產量比2012年增長2.1%,成功實現“十連增”。
“中國經濟已告別超高速增長期,進入新的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中高速增長階段。”李雪松如是判斷。
不再以GDP論英雄 追求“無后遺癥增長”
在中國經濟增速實現“主動調整”的同時,官方對GDP增速的認識也發生了“主動改變”。今年以來,中國高層多次強調“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
會后,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的《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也明確,選人用人不能簡單以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論英雄,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的考核。
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后遺癥的速度。
“官方的一系列表態和措施,鮮明地顯示出新一屆政府不再一味強調GDP速度,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態度。”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是環境污染尤為嚴重。近些年,很多城市出現霧霾現象,嚴重危害居民生活健康。本來發展經濟是為了過好日子,但卻帶來了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等后遺癥,這樣的發展是事與愿違的。”
金柏松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不再強調增長速度,而強調質量和效益,這是良性增長的發展方向。“增長速度不是第一位的,健康幸福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對于這種轉變,相信13億國民都會愿意投出贊成票。”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還提出,不能搞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排名。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職責要求,設置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對限制開發區域不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
對此,李雪松指出,由于每個地區的自身條件和稟賦并不一樣,每年受到內部外部政策變化和經濟走勢的沖擊也不一樣,所以一味追求達到某個經濟增長率,就容易造成環境破壞、資源過度開發和債務的增長。中央的導向強調是不能光考核GDP,根據不同地區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標,這種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也表示,有了正確的‘指揮棒’,就能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把工作重心轉向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上來,轉到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生態環境建設上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