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氣價改革或走階梯方式 力爭在2015年末調整到位
開欄語:中國2020年前的政策路線圖《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終于揭幕,并帶來了極度驚艷:幾乎學者呼吁的所有改革都得到了眷顧——IPO注冊制、民營銀行、土地改革、戶籍、農民住宅等,就連國企改革也有重大理論創新。毫無疑問,可以預見未來的七年里,中國經濟將進入再造階段。那么,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股市、樓市、金融等領域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在這場改革盛宴中,我們又該如何尋找機會?對此,本報根據《決定》中相關的內容進行系列解讀報道。
此次《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十條明確了“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的改革方向,強調“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
未來居民天然氣價格會如何變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他預測很可能氣價改革會走與電價改革類似的“階梯氣價”方式,“也就是說,發改委現在管的是門站價,今后居民天然氣價會在各地方政府的指導下進行調整。比如發達地區,天然氣資源比較短缺、居民收入較高的地方,價格會高一些。而不發達地區、天然氣資源比較富裕、居民收入較低的區域價格會低一些。”
氣價力爭在2015年末調整到位
從國家發改委對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基本思路和范圍看,增量氣價格的改革已經開始了,存量氣價格將分步調整,力爭在2015年末調整到位。
從三中全會的精神看,未來會對天然氣的終端價格進行調整。目前全國都在進行煤改氣工程,煤和氣的差價較大。只有在全國統一標準后,氣價改革方能穩步推進。林伯強預測,一旦全國統一了標準,天然氣價格調整的時間會比較快。
不過,他預測天然氣定價機制依然會采用類似階梯電價的方式,對最低用氣門檻、一定區域的氣價浮動比例都會根據區域不同、當地居民收入不同、天然氣資源緊缺狀況有不同的標準。
油價完全放開關鍵是油源問題
針對未來油價改革的方向,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中國的油價并不能充分競爭,依然由一兩家大的石油企業來定價。
“過去市場主體和結構過分集中,盡管民營企業的數量很多,但他們還是要依托兩大石油集團,從他們手里買油,依然受制于兩大石油公司。市場不能充分競爭,政府也不能放開價格。”董秀成說。
此次《決定》中指出,推進石油等領域的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競爭。這意味著未來會走到油價完全放開這一步。董秀成認為,未來政府陸續會有其他配套改革舉措出臺,企業的準入門檻也會越來越低。比如成品油市場,原油市場的準入門檻也會越來越低。
居民電價可能承擔部分政府補貼
中國價格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英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由于燃煤發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電力方式的技術、經濟差異較大,成本不一、排放標準不一,未來可能會采取環保折價方式統一環保標準,這意味著未來發電方電價的定價方式會有一些變化。
從居民用電看,由于不同用戶使用電力的時間、峰谷差不一、電壓等級、地域不同、可靠等級不一樣(比如醫院、銀行需要持續供電,不能突然斷電),供電成本也各不相同。由于歷史原因形成了當前工商業用戶補貼居民和農業用戶的結果。
據介紹,1976年,同樣是一度電,北京居民比大工業用戶的價格高一倍。這是由于居民的電壓等級最低,大工業的電壓等級最高。
國際上,居民電價是大工業用戶電價的1.5-2倍。目前北京居民電價為0.4883元/度,工業電價在0.8元左右,只因有一部分交叉補貼由工業用戶來承擔了。李英認為,若在這一狀況下放開價格,就意味著原來由工商業用戶承擔的那部分補貼沒有了,改由居民來承擔,居民用戶的價格會有很大變化。“我個人認為政府會穩妥調整居民用戶與工商業用戶之間電價的變化幅度,讓居民用戶逐步增加交叉補貼的部分,使居民電價水平逐漸回歸到正常水平,為最終實現市場充分競爭、放開價格創造條件。”李英如是說。
文/本報記者 楊青
新聞內存
《決定》有關價格的條文
關鍵詞: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
原文: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
專家觀點
油價放開對消費者難說好壞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由于油源市場沒有開放,民營、外資和其他市場競爭主體過分依賴于從兩大集團手中來購買油源,這對于完全放開價格有一定制約因素。
未來政府的目標是實現市場主體更加多樣化和油源多樣化。那么價格實現充分市場競爭就一定會實現。下一步,國家的重點改革方向是先推油源多樣化,放開進口,價格市場化自然水到渠成。商務部和發改委正考慮對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做進一步的修訂,未來會進一步放寬市場、降低門檻,讓更多企業進來。同時還在考慮進一步放開進口,對一些符合國家產業要求的企業放開市場準入門檻。一旦市場競爭主體多,有油可買,市場就會充分競爭。
對兩大集團來說肯定有沖擊,未來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的營銷手段、策略、價格政策和經營方式都會出現很大改變。對于民營和外資企業而言,其可操作空間大了,可以通過進口、石油公司、地方煉廠等渠道購買油源。
對消費者則很難說好或者壞,以前國家對價格的管制是管高不管低,主要是保護消費者利益。今后在一定價格區間內,政府不再管制價格。但如果出現極端情況,比如國際油價在短期內出現一桶140-160多美元的極端狀況,政府可能會采取臨時價格干預手段。
文/本報記者 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