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8億件,這是國家郵政局初步統計出的今年雙11所有電商產生的訂單包裹量,而去年這個數字為8000多萬件。對于電商來說,雙11當天的狂歡已經結束;而對快遞公司來說,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昨天,許多網友已經在微博上歡欣鼓舞的曬單,但快遞公司卻在為防止爆倉和能否盈利擔憂。還有那些在一線的快遞哥,他們忙碌的身影成為雙11這場狂歡散去的最后畫面。
□數據
快遞處理量大增
隨著2013年11月12日零點鐘聲響起,阿里巴巴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全天交易額達350.19億元,1.67億個訂單也帶來了1.52億個包裹,平均每分鐘產生10萬個包裹。在一天的網購狂歡后,快遞業的“春運”緊跟著來臨了。
昨天清晨,北京申通亞運村分部一派繁忙景象,分部庫房內堆滿了密密麻麻的快件,二十多名申通員工正在緊張地忙碌。4名操作工對著快件不停地在掃描,現場不時發出“嘟嘟嘟”的掃描聲。快遞員林杰告訴記者,當天他的快件有點多,平常基本都是150票左右,當天超過了200票。“今天晚上準時下班肯定不可能了。”
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今年雙11當天所有電商產生訂單快遞包裹約1.8億件,預計電商企業全天交易總額超過400億元。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11”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達到今年快遞日均處理量的2倍以上。
昨天,已經有全國各地的網友曬單,顯示已經收到包裹。根據往年慣例,今天11月12日為包裹出倉的高峰,而13、14日包裹向干線和末端轉移,為運輸和配送的高峰。業內人士稱,這些包裹量至少要一周才能基本處理完。
□預測
爆倉or不爆倉
所購的貨物何時送到是每個網購者關心的問題,每年雙11快遞公司因爆倉推遲送貨的問題也飽受詬病。盡管多家快遞公司負責人昨天都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不會爆倉,但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爆倉的可能性還是存在。
“年年都說不會爆倉,但還是會出現爆倉。”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爆倉可能轉移到了其他二三線城市,不易被察覺到。”該人士稱,昨天江蘇、廣東等發貨量大的沿海省份和鄭州、長沙等地面樞紐的某些運轉中心和分撥中心接近爆倉。該人士預測,這些倉庫的貨如果天氣沒有惡化,可能要到3天才能運出去。如果平時運轉正常,像“三通一達”當天就可以從中心發出。
北京申通總經理麻洪根也坦言:“壓力肯定非常巨大,局部地區的擁堵不排除會有,但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去解決,也希望消費者對我們寬容一點。”
□觀察
快遞公司難賺錢
“雙11讓商家賺得盤滿缽滿,但是最后要通過配送消化上億個訂單的快遞企業卻可能血本無歸。”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從2010年起,快遞公司(尤其是70%的業務量來自于電商的通達系)在雙11中賺得的利潤越來越少,去年雙11開始出現一定程度虧損,到今年虧損面積越來越大。事實上,2010年到2012年快遞行業平均利潤率越來越低,從8%降到7%再降到5%,今年估計差不多是3%。
某大型快遞北京加盟商也證實了上述說法。“雙11能夠平本已經不錯了,很容易就要賠掉。”這位負責人說,為保障雙11集中投入成本太大,例如平時一輛車從北京運貨到哈爾濱可以收兩趟雙邊的錢,但是由于雙11單向流動的貨量增加,且車輛增加,往往是一趟滿車過去空車回來。另外,人工費用也在漲,快遞臨時工不好招,臨時工區域性強,多家快遞公司在搶就抬高了價格。而且如果貨物量太大,還得臨時租倉房,臨時租肯定比平時要貴不少。
據悉,此前為迎接雙11挑戰,國內主要快遞企業投資新建、改造分撥中心300余個,新增干線班車2500臺,新增航空日均運力800噸,同時還增加了國內各區域間的鐵路運力。
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記者,按照經驗,每年雙11產生的快遞一周左右便能消化完,但是有些場地、汽車起租就要三個月,還得提前招用人工。對于利薄的快遞企業來說,雙11顯然是賣力不討好的事情。
還有快遞公司加盟商吐槽,阿里等電商對雙11的物流保障要求越來越高,雙11的郵費由電商、商家和快遞公司一起談,電商往往掌握了主動權,而技術含量較低的電商件占據了中國的絕大多數快件量,目前市場競爭激烈,誰都不愿意放棄市場份額,只能拼命搏一把。
□吐槽雙11
購物節變商家清庫存大賽
盡管一年一度的雙11促銷挑動很多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但他們也發現很多品牌也在借機消化庫存,夾帶著大量的“存貨清倉”等“私貨”。
想在雙11買服裝的小薇表示,今年的雙11讓她很失望,商家居然把這一天當成清庫存的大好機會。“賣的都是平常的滯銷貨,新款全部下架。”
一位在河南安陽賣Vans鞋的線下店家說,她看到雙11當天一天貓賣家所賣的Vans鞋居然是2011年的庫存,“甚至還有四年前的老鞋”,2013年生產的一分錢也不優惠。
電商業內人士黃亮指出,雙11不是新品大促,更多的是庫存清理。據他所知,尤其是服裝類的賣家,由于服裝周期特別快,庫存積壓很嚴重,占用了大量資金,所以借助雙11清理多年來的庫存是普遍做法,甚至還有的服裝廠商會把幾年前積壓下來的布料趕制成服裝借著雙11去賣。
浮云互動項目總監費西表示,國內大牌服裝都面臨庫存危機,如美邦、李寧、安踏等,甚至連淘品牌都背著庫存巨大包袱,大部分品牌銷售轉為以清庫存為主,很多品牌庫存足夠一年銷售額,電商作為“下水道”的屬性更加明顯,雙11更像是各品牌的清庫存大賽。
節前消費者頻遭短信騷擾
記者了解到,很多消費者在雙11之前手機接到數個賣家的促銷短信,除了天貓、京東、當當、易迅等大電商公司的促銷短信之外,還有很多自己曾經購物過的小賣家也給消費者發促銷短信,甚至從未購過物的一些賣家居然也掌握了一些消費者的手機號。
“本來準備關機睡覺。結果雙11淘寶賣家的短信一條接一條在向我呼喚,是在倒計時的節奏哇,只好重新開機繼續掃貨”,一位消費者原本沒打算購物,被半夜頻頻發來的短信刺激,遂上網購物。
另一位網友“傾青Axuan”說,雙11這幾天感覺特多人關心她,手機短信爆滿,都是淘寶賣家發來雙11促銷打折的消息。居然在凌晨1點多都有不少短信騷擾得睡不著覺,只好關機。
一位負責淘寶店代運營的公司負責人透露,這些店家的短信其實不是店家親自發的,都是花錢外包給代運營公司群發的,最多在雙11前后要給消費者發8次促銷及催付款等短信,有不少店鋪的買家信息是買來的,廣撒網,希望在雙11中商品大賣。
狂歡或帶來消費透支效應
猶如狂歡的“醉飲”,過程固然美妙,卻也不得不面對“空虛寂寞冷”的后遺癥。“一到雙11就覺得百爪撓心,不買呢覺得沒占到便宜吃虧了,真買回來又發現一大半都不合適,閑置兩年只能扔掉。”上海白領朱霞的左右為難說出了眾多血拼族的心聲。
電商雙11大戰的透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環比下滑超過17%。記者參考近4年數據發現,盡管每年一季度網購數據環比都有微增或者微減,但是如此大幅下降還是第一次。而眾所周知,2012年雙11天貓拿下了191億元的成績。所以,某種程度上,雙11奇跡與其說是創造了需求,不如說是轉移了需求。
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認為,消費集中釋放,店家在雙11之后訂單驟降,這在零售業上也不是個好現象。
中國行業研究網數據顯示,2012年雙11銷售奇跡也附帶了極高的退貨率,其中杰克瓊斯退貨率接近20%,全友家居的退貨率甚至超過36%。這既有消費者沖動購買的原因,也有產品質量的原因。今年雙11之前,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對網絡購物等新增了“消費者7天內無理由退貨制度”。業界預計,今年雙11的退貨率可能超過去年。
京華時報記者廖豐李斌綜合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