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瑋)“深圳已經開始進行調研,希望能在全國率先針對‘解決醫患矛盾’來立法,下個月將在市人大常委會上有個說明,具體法規爭取明年能出臺。”針對近年來傷醫殺醫事件頻發,特別是前段時間浙江溫嶺殺醫,以及上周深圳一名導診護士因阻止患者插隊而遭拳打腳踢等事件,市人大昨日專門召開“創建和諧醫療環境、維護正常醫療秩序”座談會,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宇揚在會上表示,深圳擬立法保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市人大代表、醫護人員代表、患者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均出席昨天的座談會,規模之大、參與人員之多尚屬首次。
傷醫事件一線醫生最受傷
今年前10月,僅媒體報道的傷醫事件就有30多起,4人不治身亡。在全國醫患關系趨緊的局面下,深圳也未能例外。
“深圳的醫療環境不容樂觀。”市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天星說,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7月至2013年10月已有31名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中被患者殺害身亡,1人因受殺醫事件刺激自殺身亡,平均每年都有2—3名被殺。而深圳7月以來,已發生了5起傷醫事件,最近的一起為11月6日,市中醫院一名導診護士,因阻止患者插隊而遭到拳打腳踢。
“這種狀況如再不引起高度重視,今后醫院可能不是醫患共同對付疾病的場所,而成為醫患相互對打的戰場。”王天星表示,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的調查表明,傷醫事件大多數集中在三級醫院,一線醫生占75%、護士25%,而網上調查,65%的人竟感到高興。“這樣一來,病人就會無醫生醫治,最終受害的還是病人。”
“醫院一定要去行政化”
盡管暴力傷醫殺醫事件,受到代表們一致聲討,但不少代表也直言,要反思醫患矛盾背后所凸顯的資源配置不合理、醫保制度不完善等深層次問題。
“今天的醫患關系是歷史問題的總爆發,是患者長期對這一社會問題的不滿引發的。完全通過公安來解決,我覺得可能還解決不了,根子上還是要綜合治理。”市人大代表鄭學定說。市人大代表楊勤則提到過度醫療問題,認為如果醫護人員不用考慮創收的問題,讓診療和創收剝離關系,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醫院去行政化也是熱議問題之一,代表們建議徹底打破公立醫院所處的行政等級體制。“要把醫療系統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角色分開。醫院一定要去行政化,如果變成官僚機構,就會官本位地考慮。”楊勤說。
“要養成尊重醫生和醫學的氛圍,現在一些醫院并不尊重專家、不重視引進人才,部分有水平的專家得不到重用,導致大批原來深圳引進的專家型人才不斷流失。”鄭學定曾是一名大學教師,他認為醫院和大學可類比,都是要靠一些專家來帶動在某個學科的領域研究。
引入第三方處理醫療糾紛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則表示,自己是人大計劃預算委的委員,該委曾經專門針對財政資金的醫療投入做過調研,當時即已指出醫療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因此連續在三屆人大會上都呼吁財政投入要落實,要增加醫療投入,但是喊了多年仍得不到重視。“為什么涉及面這么廣的醫療民生投入總是不足呢?”肖幼美認為,很多矛盾實際是人為造成的。
這一觀點得到不少代表支持。“政府加大醫療投入、保證民生,這應該成為執政理念的重要標準。”楊勤說。鄭學定則認為,辦醫應以政府投入為主,但要解決的不是醫院硬投入,而是要軟投入,即提高醫生工資,還包括醫療有限性的宣傳教育等。
此外,代表們還提到要暢通患者建議、批評和投訴的渠道,建立第三方鑒定和調解機制,并建議在醫療事故鑒定和醫患糾紛調解中引入第三方。“在醫院現場設置醫療調解機構,而且讓公安部門參與。”肖幼美說。王天星則建議,政府出資為醫院、醫師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建立有效的醫療糾紛第三方處理、第三方理賠機制,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鏈接
7月份以來傷醫事件一覽
7月3日 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醫生,在120救護車上遭患者陪同人員毆打致耳膜穿孔。
9月9日 寶安區人民醫院一名產婦家屬因不滿護士夜間巡查病房被吵醒,毆打夜間巡視的懷孕護士。
10月10日 市兒童醫院放射科技師因其病人排號已過要強行進入拍片室,拒絕病人后遭到暴打。
11月2日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一名因妊高癥腦出血,經搶救后成植物人患者的父親因對醫生調整用藥不滿,揮刀要砍醫生。
11月6日 市中醫院一名導診護士,因阻止患者插隊而遭到拳打腳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