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美麗鄉村建設 改變農村“命運”

2013年10月22日09:5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鄉村建設 農民增收 減貧 脫貧 農業發展 農村經濟

走進浙江省慶元縣屏都街道洋背村,一排排泥墻黑瓦的房子錯落有致,清澈的溪水里鯉魚扎堆嬉戲,房前屋后綠樹成蔭,猶如走進一個美麗的鄉村公園。

“美麗鄉村建設徹底改變了我們村的‘命運’。現在村莊漂亮了,旅游發展了,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洋背村村委會主任楊傳宗說。

洋背村的現狀是近年來我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生動體現。干凈的硬化路面、完備的水電設施、整齊的連排小樓、整潔的生活環境、便捷的公共服務、創新的管理理念……這些與美好和現代有關的形容,早已不再是城市的專屬,如今的農村已是一派村美民富的和樂場景。

基礎設施點燃致富夢想

“山區脫貧苦無路,守著財寶難致富。大家齊心修通路,咱們奔著小康走……”這是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城鄉傳唱的一首筑路歌。如今,一條條嶄新的農村公路扮靚了這里的村村寨寨,點燃了山村農民勤勞致富的夢想。隨著四通八達、縱橫交錯、連接千家萬戶的農村路網逐步形成,當地的養殖業、種植業、工礦業、旅游業等各種產業蓬勃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三農”問題相互交織,農村基礎設施遠落后于城市,城鄉二元差距逐步加大。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中國大部分農村比較落后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基礎設施的落后。

為此,我國開始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探索,在農村基礎設施這個最薄弱環節中尋求新的突破,為農村經濟騰飛筑牢基礎。

為加速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從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路、水、電、氣等方面著手,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2003至2012年的十年間,農村飲水工程總投入達1478億元,解決了3.26億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2012年全國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2069億元,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63.4萬公里;2003年以來我國累計投入285億元農村沼氣建設資金,2010年全國沼氣用戶達4000萬戶,受益人口達1.55億人。

這一連串數字,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夯實農村基礎設施的“路基”,才能點燃農民致富夢想。

鄉村美景繪就嶄新畫卷

走進浙江桐廬縣富春江鎮蘆茨村,白云源巍峨錦秀,蘆茨灣清麗婉約,野花競相開放的時節,姹紫嫣紅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富春山居圖中的風情小鎮”以其美麗幽靜的姿態迎接著遠道而來的客人。

可誰能想到,村容,曾一度讓蘆茨村的村民煩惱。

蘆茨村有七里瀧和白云源兩大景區,是浙江省農家樂特色示范村,許多村民都開了自家的農家樂,接待各地游客。可農家樂多了,環境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污水遍地橫流,對生態造成了破壞。

“過去門前門后污水橫流,到了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現在臭水沒了,環境也好了。”村主任傅初榮告訴記者。

讓農家樂污水不再“到處橫流”的,是桐廬推行的“生態療法”。從2009年開始,桐廬縣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整村推進試點和農家樂污水治理,2012年,桐廬186個行政村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蘆茨村的變化正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的真實寫照。

為改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薄弱的現狀,2010年起,我國在重慶、江蘇等地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示范,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為重點,解決了大量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廣大農村展現出“水暢、路潔、樹綠、花香”的新面貌。

2011年底,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發布,提出我國將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農村環境保護水平,到2015年底將完成6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如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廁、河道潔化……通過一系列村莊環境治理措施,農村面貌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公共服務陽光普照農村

新農村建設,不僅要讓農村居民擁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礎設施,更要讓他們享受到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各方面平等的權利,這也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最終目標。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新農村建設的本義不是城的建設,不是村的改造,而在于人的服務。

然而,不可否認,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民的幸福感是最難量化的指標,也是最易體察的目標。

為加速推進農村社會建設,我國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公共服務的陽光開始普照農村。

2008年,“新農合”制度實現了全面覆蓋,截至2012年6月底,參合人口達到8.12億人,參合率超過95%,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正得到解決;截至今年8月,低保制度覆蓋了5304.8萬農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使1.5億學生受益;鄉村圖書館、文化站、“農家書屋”及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和項目逐步建立和完善,讓農民享受到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專家指出,未來在村莊整治中,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一要求與尊重差異相結合;要堅持規劃先行、完善機制,集中整治與分步實施相結合。在新農村建設中,要保護利用好農村土地,嚴控大拆大建,保護好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保持鄉村特色;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增加農民負擔。

“當公共服務的陽光雨露惠及廣大農村,農民的自身幸福感有了提升,新農村建設的要義才能實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說。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