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歷時半年、數易其稿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終于浮出水面。上證報記者12日獲悉,國務院日前全文下發《行動計劃》,從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勾勒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也打造出大氣治污領域的綱領性文件。
在不少專家看來,最終出臺的《行動計劃》只是明確了此前一直猜測的具體數據和目標,但是治污措施方面并沒有太超出預期。在未來大氣污染治理上,仍有許多具體困難需要解決。
⊙記者 秦菲菲 ○編輯龔維松
環境質量目標測算難度大
《行動計劃》明確了具體的環境質量目標,即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對于這一目標,有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全國范圍的目標設定并不十分科學,而且亦很難評估。一方面,根據部署,2012年我國僅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監測,到2015年才能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2012年的基礎數據并不完備,到2017年又如何考量下降了10%?”
另一方面,相對于以前的污染物減排目標而言,此次大氣行動計劃中確定的是一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的衡量難度也要遠高于減排目標,需要加強科學測算。
不過,即便目標測算難度較高,其反映出的治污決心卻很明顯。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黃瑋表示,“從國家層面提出用5年時間實現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這個時間表充分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在治理空氣污染上的高度決心。”
控制增量與消化存量并重
為實現環境質量的目標,《行動計劃》提出了加大綜合治理力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嚴格投資項目節能環保準入、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完善環境經濟政策等十項具體措施。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對記者表示,從《行動計劃》的具體措施來看,我國大氣治污的總體思路是“控制增量、消化存量”。
在駱建華看來,解決大氣問題,首要就是改變現有的能源結構。《行動計劃》中提到的“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正是解決之道,這也是“控制增量”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周生賢也表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國如果多燒一億噸煤,什么事都完不成。”
因此,《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不過,對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這一目標,駱建華認為力度還不夠。他解釋說,比如2012年,我國的煤炭占能源消耗的比重大概是68%左右,石油常年穩定在20%左右,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占近13%。如果煤炭下降到65%,意味著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未來幾年的增加比重只有不到3個百分點,這樣的進展明顯太慢。
他認為,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降到60%以下會更合理,也才可以滿足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
黃瑋也表示:“令人失望的是,在《行動計劃》中,只說要控煤,但并沒有真正提出有約束性的煤炭減量目標,只是留給各省自行承諾,這最終可能會令空氣質量改善的效力大打折扣。”
除“控制增量”外,“消化存量”也是需要重視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重點行業末端治理、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則是“消化存量”重要措施。
機動車是重要的污染源,被認為是貢獻了大氣污染20%的成因。不過,有專家分析,其實機動車污染中,黃標車占了排放的55%-86%,因為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是解決機動車污染最重要的措施,其作用和可操作性要遠大于控制汽車數量和推廣新能源汽車。
根據《行動計劃》,要求采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
總體投資充滿想象
從最初業內專家稱,行動計劃中將提出大氣治污將有1.7萬億投入,到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在新聞發布會上從官方口徑確認,預計未來5年大氣污染防治總體投資將近1.7萬億元。“1.7萬億”這一充滿吸引力的數字,讓市場對行動計劃充滿了最直觀而誘人的想象。
然而最終公布的行動計劃版本卻缺失了這1.7萬億,不禁讓市場略有遺憾。
為何最終方案中并未提到1.7萬億的投入?有專家分析,1.7萬億是一個測算數據,涵蓋了各級政府直接的投入,以及由此帶動的社會、企業等全口徑投入。考慮到方案的嚴謹性,數易其稿的行動計劃最終并未明確提出這一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