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今年夏糧喜獲豐收,產量達2638億斤,比去年增產39億斤。目前各地正在進行夏糧收購,確保顆粒歸倉。然而,我國糧食產后損失浪費問題突出,全國每年糧食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損失和浪費的糧食約有1700億斤。在國內糧油供給壓力大,土地產出能力受到硬約束,糧食浪費嚴重的大背景下,科學用糧、節約用糧、杜絕糧食浪費,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減損就是提高自給率
我國糧食雖然連續多年獲得豐收,但糧食供求緊平衡狀態沒有得到根本改觀。為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每年進口糧食達1000億斤以上,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我國糧食進口量總計1605億斤。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
與此同時,我國糧食產后損失和浪費問題相當嚴重,每年損失和浪費的糧食已經超過糧食進口總量。造成糧食浪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戶儲糧損失大,由于農戶儲備條件差,鼠害、霉變、腐爛的現象比較普遍,這部分糧食損失率達到8%至10%左右;二是糧食收儲設備落后,全國有近1800億斤倉容屬于危倉老倉,約占總庫容的三分之一;三是糧食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浪費較高,這一環節損耗在150億斤以上;四是成品糧過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造成口糧損失130億斤以上。
在國內不能完全解決供求平衡問題的情況下,利用國際市場進口糧食就成為彌補國內糧食缺口的必然選擇。但是糧食進口的潛力非常有限,解決我國糧食安全,提高糧食自給率的根本出路,除了挖掘國內生產潛力,提高糧食單產外,就是節約糧食,減少損失和浪費,這比提高糧食產量更有效。
減損就是保護耕地
節約糧食,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是保護耕地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緊缺的國家,在人口不斷增加、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短缺、環境制約等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糧食供求關系長期偏緊,節約用糧、減少浪費是符合我國國情糧情的保障和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目前,我國雖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18億畝耕地紅線是高壓線,不可觸碰。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田被用于非農業的用途,耕地減少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這種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時間內糧食供求平衡處于偏緊狀態。
耕地是保障糧食生產能力的根本,保護耕地事關我國糧食安全。而糧食的損失和浪費,相當于在浪費寶貴的耕地資源。據測算,我國每年損失和浪費的糧食,相當于每年損失和浪費了1.55億多畝的優質耕地資源,大體相當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個省的耕地面積。
減損重在節糧管理
推動農戶實行科學儲糧,是減少糧食產后損失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糧食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有超過2億農戶存糧,50%以上的糧食為農戶儲存。從2007年開始,國家糧食局啟動“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到2012年已累計投資53.5億元,共為全國25個省區市的506萬戶配置了新型儲糧裝具、推廣了科學儲糧技術,據測算,每年為農戶減少儲糧損失11.7億斤,增收11.5億元。
創新農戶儲糧模式,也可以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有些地方推出“糧食銀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民儲糧難、損耗大的問題。還有一些糧食經營者發展訂單農業,全程服務,提供免費代儲,也能夠在保障農戶利益時減少浪費。這類的新型倉儲模式值得進一步探索、完善和推廣。
提高儲運水平是減少糧食損耗的重要環節。近年我國大力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推動裝、卸、儲、運的“四散化”變革,六大糧食物流通道建設初具規模。此外,主銷區糧食物流節點建設也有明顯提高,一大批綜合性糧食物流園建成,有效改善了糧食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減少了糧食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浪費。
減少糧食浪費,還要依靠全民參與。推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愛糧節糧行動,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以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指導糧食消費、科學減損,提高民眾愛糧節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