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勇、實習生陳敏報道:“最近的棉花國內外價差一直在3500-4000元/噸之內徘徊,國內紡織企業壓力很大。”國內紡織企業一直抱怨的棉花收儲制度有望改變。近日有權威人士透露,國家高層領導已表態“目前的棉花收儲政策已經不能再繼續了”,發改委、財政部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有關部門正在就直補政策進行調研,今年稍晚有望啟動試點,明年或正式推廣。
“去年大半年時間,國內外差價維持在6000元/噸左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收儲政策,國內棉花價格抬高后,國內外價差進一步加大,導致我國棉價比國際市場的紗價還高,使中國由紗出口國變成紗凈進口國。從產業鏈的角度,大量進口棉紗導致了產業鏈前端的紡紗企業大量關停。據其透露,直補政策要實行最早也要一年以后,目前主管部門正在研究政策細節,下一步可能會進行試點,一年以后可能推廣。新疆是協會推薦的熱門試點地區之一。
對此,卓創資訊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直補是穩定后期棉花生產非常重要的措施,但因為內地棉花種植分散,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新疆地區可以先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