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上海市中藥質量監督檢驗站副主任藥師葉愈青說,一方面要高度重視中藥材農藥殘留給患者帶來的健康影響;另一方面,要明確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更好地保障中藥及中藥材的用藥安全。
上海現代中醫藥股份公司總經理卞化石介紹,由于監管缺失,部分中藥原料的確存在“農殘”超標問題。一些農藥不可降解,人體攝入后,可能在體內形成富集效應,長期攝入對代謝能力產生影響。
上海信誼大藥房高級中藥經營師樊水玉說,人們對于中藥及中藥材質量安全越來越關注,我們應直面問題,有關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否則不僅影響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聲譽,也會對用藥人群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涉及用藥安全,誰來負責監管?
專家指出,監管部門應該公布權威數據,加強對“農殘”的檢測,嚴格管理農藥生產及流通;同時,在源頭上實施GAP監管,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
“中藥材‘農殘’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本因素造成的。擺脫‘農殘’超標從技術上可以做到,中藥材種植中,采取其他方法,逐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可以最終實現‘零農殘’。”卞化石說。
事實上,已有不少中藥材GAP基地可以做到“零農殘”。任德權介紹,如今國家對中藥企業實施GAP,以鼓勵為主,并不是強制性的。今后需要“扶持優質企業,實現優質優價”,對于不符合GAP規范的企業,即使認證通過了,也要堅決淘汰。
任德權說,對于禁用農藥的生產和流通,監管部門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從源頭上堵住其進入中藥生產的可能性;鼓勵中藥企業和農民對接,按照企業的需求下訂單,從源頭把控材料安全;鼓勵大企業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或者共建共享,形成一兩個貨源基地,以穩定貨源。
卞化石說,現在很多中藥出口產品要經過48種農藥殘留檢測,十多種重金屬檢測,如在香港上市的中藥,“農殘”檢測非常嚴格,甚至有的農藥種類內地根本不使用。所以只要提升中藥材質量,就能經得起外方“放大鏡”的檢驗。(“新華視點”記者周琳、陸文軍、王茜、胡浩、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