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一座城市有20億元的房屋維修資金,全國有上萬億的房屋維修資金,迄今為止仍然“趴”在銀行活期或短期賬戶上,到底誰能從這筆巨額的“睡眠資金”中獲益?記者深入采訪時,銀行客戶經理、基金公司經理等多個金融領域從業人員透露,這筆巨大的“睡眠資金”實際上經常“夢游”,最大的收益來自于對這筆資源的“調動度”。
目前,我國房屋維修資金,采取“分城市管理”、“分樓盤管理”、“一次性收取”、“分散使用”的方式,在業主購房時一次性收取房屋維修資金,繳存金額按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繳存之后物業公司按照當地房管部門的要求存入指定銀行中。
由于收取維修基金時主要應考慮在一般情況下,物業使用到一定年限內所需的資金量,我國各城市往往采取按購房款的2%—3%的比例收取相應相應的維修資金,并進入到指定銀行中。上海采取配備電梯的住宅,購房人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價的3%繳納;不配備電梯的住宅,購房人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成本價的2%繳納。
但是,這筆數額巨大的資金由于有巨大的“利率差”空間,成為眾多銀行爭搶的“香餑餑”。以上海為例,上海全市范圍的房屋維修資金高達數百億元,但只能存入上海銀行或建設銀行這兩家銀行中。
在珠三角長期從事資金掮客的鼎歆投融資擔保公司副總經理張項陽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一座目前有20億元房屋維修資金“沉睡”的中型城市為例,由于房屋尚未進入維修期,每年提取的費用不過1%。20億元按照活期利率存款一年計算,獲得的利息只有770萬元;如果按照定期一年方式存入,收益就超過6600萬元,五年收益超過5.225億元。
張項陽說“這還僅僅是以簡單存款方式存放的維修資金,實際上,由于這筆資金為銀行充當了重要的‘存貸比’基礎,很多銀行和基金公司往往以此作為基礎,發行相關的理財產品或者將這筆資金轉投別的渠道,從而形成巨大的利潤空間。如發行理財產品、為企業提供承兌匯票等,一般來說,20億元理財產品按照較低保本的年化利率3.7%計算,投資365天,收益就高達7400萬元。這樣的巨大收益,在悄無聲息中被銀行、基金公司、相關職權部門‘分食’。”
記者采訪的多位金融業界人士表示:銀行將“沉睡資金”進行調動運作,變“沉睡錢”為“活錢”,從金融運作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但業主作為這筆巨額資金的“擁有方”,無法從資金流動及形成的“杠桿效應”中“分一杯羹”的關鍵在于狹隘的制度設計:我國房屋維修資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采取銀行和基金公司“公開競標管理”“保本收益”等靈活的方式,從而導致巨額“蛋糕”眼睜睜地被瓜分殆盡,而業主只能坐視資金“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