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返鄉農民工難以買到火車票的新聞成了熱點。在網上、微博上以及各種媒體報道中,如何解決農民工買火車票難的問題,怎樣幫農民工買火車票,是不是應該保證每個農民工都能按時買到票回家,種種的建議、爭議、呼吁不一而足。
進入臘月,時近年關,有關農民工的話題特別多。比如年底欠薪問題,比如大批農民工返鄉造成城市中許多服務行業用工緊張的問題,又比如一些城市出現的搶劫盜竊發案率增加的問題,以及很多農民工返鄉后面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酸甜苦辣,等等。相對而言,農民工買火車票難,算是眾多難題中“難度系數”較低的。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胡小燕曾說過,農民工在中國是最大的群體,只有穩定好農民工群體,社會才能更穩定。此話非常正確。總數超過一億的農民工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勞動者群體,是世界上只有中國獨有的。他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親身經歷者和直接參與者。他們用自己勤奮而又辛苦的工作,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動力,創造了國家的經濟奇跡。同時,他們又是質樸善良的,拿著低薪,從事著危險、骯臟的職業,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兒女,看著某些城里人的白眼,要過年了回趟家都那么不容易。但至今為止,農民工們能忍的都忍了。想想2008年年初,因南方那場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導致幾十萬農民工滯留在廣州火車站的場景,讓人在心酸之余又不免額手稱慶——假如那幾十萬人鬧將起來,將會是個什么結果?
正因為農民工群體的善良與弱勢,全社會尤其是政府應該對其予以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不是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是需要有一個個具體措施支撐的體貼入微。以農民工購買火車票這事來說,某個城市大體有多少農民工,分布在哪些行業,具體在哪些企業就業,勞動、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平時應有所了解,記錄在案。春運開始時,或者提前一定時間,可以將預計返鄉的農民工人數做一個統計,再加上一定的變數,供鐵路部門參考預留車票。然后通過團體訂票、實名制預定、專設窗口取票、送票上門等多種方式,保證農民工的需求。這樣的建議或許不夠完善,或許有人以為這么一個人一個人的詢問、登記、服務會給有關政府部門帶來巨大的工作量。可我想問的是,我們設立了那么多辦事機構,供養了那么多辦事人員,難道不就是為了給老百姓辦些實事嗎?群眾利益無小事,豈能是說說而已?如果不試一試各種方案,只是一味的扯皮說大話,農民工就能順利回家了嗎?
從更長遠的解決方案來看,農民工問題的根本在于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和變化。農民工進城30多年來,其身份仍然不尷不尬。他們人在城市,卻解決不了市民身份,不能像城里人一樣享受應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福利。在家鄉農村,他們也失去了原有的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身份,無法回歸原有的農村生活。尤其是那些年輕一代農民工,他們甚至不像父輩那樣有再做農民的意愿。他們被稱為“新一代農民工”,對未來的城市生活充滿期待,對個人的生活品質有所追求,他們渴望身份變化,相信有更大的個人成長上升空間。這一切,是中國未來若干年城鎮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國社會管理的新挑戰。顯然,我們需要從社會整體發展、根本性制度中找尋出路。這其中一個基本的認識是,如果農民工問題不能平穩解決,農民工與城市市民,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矛盾沖突將逐漸加劇。而穩妥化解上述矛盾,中國社會將有新的更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