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2年的最后一天下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央行、銀監會聯合發文《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下稱《通知》),再次強調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范。最近,數十萬億規模的影子銀行成為一枚定時“炸彈”,其中最大的風險便是地方債務,成為一塊“巨石”壓向監管層和資本市場。
2013年將迎來地方債集中償債期,但是在經濟下行期,“能否順利如約還本付息令人擔憂。”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為。
兩年前地方債務遭遇銀行貸款嚴格限制之后,由于政績與基建項目高度關聯使得地方債務并未得到遏制,而是轉移至銀行表外通過城投債、信托等理財產品形式繼續滾雪球,市場估計至2012年末地方債務已增長至12萬億!
“政府再不能隱性擔保了,否則地方債務的風險越來越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認為,地方融資的透明度和規范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緩。
臨危緊急剎車
本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9月,財政部就針對地方債開展了專項檢查摸底工作,一些違法和違規的風險融資項目混雜其中,此次檢查主要是針對2011年以來的融資情況。
隨之而來的是嚴厲的整治。2012年歲末,四部委再發《通知》對又有抬頭之勢的違法違規融資進行規范。
“從最后一天緊急出臺的新規來看,地方債已行至懸崖邊上,不及時規范和限制融資將會發生系統性風險。”某商業銀行資金部人士說,地方債已緊緊地把地方政府和銀行捆綁在一起。從上述發文來看,其列出的整治范圍之廣和整治手段之嚴厲都屬空前。
地方債早已成為了風險隱患點,2011年上半年國務院就安排審計署進行了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萬億元。那么時過兩年,地方債務又增長了多少呢?
“實際還要更多,這里面不包括項目公司先行墊付的資金。”一曾經深入研究地方債的某金融機構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了解決資金之渴,去年以來多地政府采取BT(建設-移交)項目的融資模式,即引入項目承建方先行墊資進行基礎建設,項目竣工后再移交地方政府。
2010年之前,地方債務主要通過銀行貸款進行融資,但是其急劇膨脹的規模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銀監會要求各家商業銀行“不得新增”成為嚴控地方債務的“紅線”,如今一些銀行表內資產地方債務類貸款占比已呈現下降趨勢。
然而,地方繞道銀行表外即影子銀行繼續進行規模式躍進,如以城投債、信托等理財產品形式進行融資,“這些產品由于有政府的隱性擔保,投資者認為地方政府不敢輕易違約,所以都爭相購買。”上述研究地方債的金融機構人員透露,城投債交易大部分在銀行間交易,理財產品也是由銀行售出,可見,其風險仍與銀行有扯不清的關系。
逃不掉的危機?
排除地方債務危機排上日程。近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表示,2013年要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抓緊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逐步形成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
然而,“新型城鎮化”的提出使得原本已陷入隱憂的地方債務或再次沖動,東方證券分析師孟卓群預計,2013年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可能繼續小幅下滑,但基建投資在穩增長過程中仍起到主要作用,其估計城投類債券的規模仍很可能快速增長,凈發行規模可能超過8000億。2012年,城投債凈供給或超過了7000億,這些債務主要以市縣級平臺為主,而市場認為,這一輪城鎮化也主要是縣鎮一級,那么規模繼續擴大似乎在所難免。這些債務到期在2015年以后集中到來,而今年正迎來償債高峰期,舊債未完新債再添,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主要是債務展期,先付息,還本暫時延遲。”上述金融機構人士對地方債拖延處理表示擔憂,這樣債務和利息越積越多,最終可能爆發危機。王夏儒認為,地方債持續的增勢,已成為逃不掉的危機;釋放危機的急救藥是降低融資成本,但是如果銀行繼續降息,將會推高房地產價格,甚至引發通脹,這將給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底部回升帶來壓力。
“如果地方債務繼續無節制地擴張,總有一天會出現違約,那將是多米諾骨牌!”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認為,地方債務危機的爆發,只是或早或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