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寒冬的石島灣雨雪不斷,人跡罕至。核電站的落戶更給這里帶來了一絲神秘。
在距離海邊不足500米處,只見三個高聳的塔吊,下面則是一個足球場大小、深達18米的工地。石島灣的漁民或許想象不到,他們身邊的這個工程正是舉世矚目的全球首座將四代核電技術成功商業化的示范項目——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這是中國“十二五”獲批的第一個核電項目。工程原定2011年就開建,但受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影響,整個中國核電產業也停下腳步、站在十字街口開始沉思與抉擇。
終于,2012年12月21日農歷冬至這天,華能石島灣核電站示范工程低調開工,完成了底板第一層混凝土澆筑。不過,擺在整個核電產業面前的一大難題是如何消除公眾心中的疑慮、重建公眾對核電產業的信心。這在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后,更顯得尤為重要。
核電破冰
“目前,石島灣核電站已經完成了示范項目底板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兩年內主要任務仍是土建工作,預計每年投資3億元。”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島灣核電”)紀委書記張愛軍如是說道。
張愛軍在2008年石島灣核電項目啟動之初曾擔任該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工程部主任,分管示范工程生產準備和工程建設領域。
張愛軍介紹,2015年以后,示范工程將進入實質性安裝階段,逐步進入核電站的投資高峰。
按照規劃,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建成后的發電產能,石島灣核電基地都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核電規劃項目。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由華能集團、中核建和清華大學分別以47.5%、32.5%、20%的投資比例共同投資建設。一期工程建設1×20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計劃投資額約為30億元,于2017年底前投產發電。遠期規劃容量約660萬千瓦,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建設周期20年。
早在2011年3月1日,籌備7年之久的石島灣核電站就通過了國務院的審批,開工在即。沒料到,10天后日本福島核事故讓包括石島灣在內的全球核電陷入停滯之中。
如今,遮蔽于全球核電產業上的陰霾仍未完全消散。因此,盡管開工是件值得興奮的大事,可華能集團對外界依舊謹慎低調。12月9日,石島灣核電站開工秘而不宣,直到12月21日底板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完成才有只言片語透露出來。
不過,這并不能遮蓋石島灣項目對于中國核電產業的價值所在。盡管一期工程僅是示范項目,盡管發電能力只有20萬千瓦,但它與大飛機、登月工程一樣,是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其“戰略意義遠大于石島灣這一項目本身”。
一直以來,中國核電技術依賴于從國外引進,可石島灣項目卻由清華大學自主研發。正如清華大學核研院院長、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總設計師張作義所言,“示范工程一旦取得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擁有高溫氣冷堆商業化運營的國家。該項目的建成,對中國從一個核電技術引進大國,變成一個核電技術和設備輸出國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在世界核電產業中的地位也將因此而大幅提升。”
作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綜合性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對此也寄予了厚望。一份華能內部資料顯示,核電對于一個能源企業的誘惑在于:“一是作為清潔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結構,節能減排;二是華能集團要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沒有核電是不完整的;三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當前傳統燃煤發電企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核電企業卻一直保持著穩定的效益。”
一直以來,核電站有著“超級印鈔機”的美譽。一般來說,一個百萬千瓦級的核反應堆,造價約100億人民幣,正常運行一天的收益約為1000萬,4年多的時間即可收回投資,而一個反應堆的正常壽命為40年左右。“衡量四代核電技術有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安全性和經濟性。”張愛軍解釋道,目前三代壓水堆核電站的發電效率為30%左右,四代高溫氣冷堆的發電效率可達40%以上。一旦示范工程運營成功,將來復制推廣具有可觀的商業化前景。
不過,畢竟示范項目規模只有20萬千瓦,難以真正發揮其規模效益。在石島灣核電站二期規劃中,還將投資建設4臺125萬千瓦的三代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以保證整個項目發電規模和利潤空間。屆時,石島灣核電廠將成為集三四代核電技術為一體的國內最先進的大型核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