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學著央視,我將同樣一問題拋給北京上海同行,內容是:“如車牌一萬元,你要不要?”北京同行回答是,別說一萬元,就是三萬元,都會要,刷卡付現金都行。上海同行則說,五萬元以下,有多少,要多少。唯一說不要的,只有廣州人。從第一期拍牌開始,每一期都有牌照以一萬元底價成交,隨著時間推進,底價成交的人數越來越多,9月是56人,10月是388人,11月是610人。底價成交的背后是,都不愿報高價,11月個人成交均價僅為10779元,逼近于一萬元。
了解這一情況后,上海同行唏噓不已,“廣州人真是理性得可怕,在上海,兩個月足以將價格炒到五萬元以上”。不知有心還是無意,他道出一關鍵詞,理性。好事者常用一個詞代表一個城市,如“休閑”之于成都,“小資”之于上海,“大氣”之于北京;而被最多用于廣州的是“務實”。務實和理性,其實是同義詞,前者偏通俗,后者偏文藝。
廣州一直在理性中前行。因為理性,廣州汽車先選擇本田,后與豐田合資,再引來日產落戶。打從一開始,廣州并不想打造所謂的“日系車大本營”,只是由于性格都偏理性,才走到一起。
因為務實,廣州汽車保有量增幅遠沒有其他城市來得夸張,2011年廣州新車上牌量33萬輛,狹義乘用車24萬輛,同比增長幅度僅2.8%和2.54%,遠低于未限購之前的北京,也低于目前未限購的成都、深圳。有需要才買車,沒有需要絕對不買,這是絕大多數廣州市民奉行的準則。
還是因為理性,廣州在車輛還未達到擁堵不堪時便執行汽車限購。市民有些許抱怨在于限購為突然襲擊,事先沒有任何風聲,對于限購本身倒沒有意見。限購推出后,市民以最快速度理解并接受,不爭先,不恐后,還是跟以前一樣;需要買車才去拍牌或搖號,不需要買,絕不去湊熱鬧;“全家齊出動”、“不管買不買,先排隊搖著號”……北京常見的搖號方式,在廣州并不多見。
隔壁鄰居沒買車,問為何不排隊去搖個號?得到回答是,“坐地鐵多舒服,不用加油,不必為停車煩惱”。他們可不是退了休的大伯阿姨,而是一個事業處于上升期、收入不低的白領。
城市理性,市民也理性:你可以限牌,我可以不買車。一萬元牌照費,嫌貴不在少數,“一萬元可以喝多少頓早茶?至少200!”
記得廣州第二期拍牌時,有個朋友電話問我,報多少價格合適,我說穩妥一點,三萬吧;幸好,隨后加了一句,僅作參考。這朋友以接近底價的價格拍得一個牌,他后來說,確實做了三萬元的拍牌預算,想著第一期先試試運氣,意外拍中。
廣州不高的房價、不高的車價、不算擁堵的交通環境、包容平和的心態,其實都來源于理性,生活在這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應以理性為榮。
當班主持:周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