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示意圖
北京建特大城市研究院
市政府與中國社科院共建“特大城市”研究院,破解擁堵、上學難等社會問題
近幾年,隨著擁堵、房價、上學難、就醫難等社會問題在京、滬、穗等特大城市陸續出現,關于城市承載力問題的討論逐漸擴展到政府和百姓層面。前日,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社科院簽署協議,共建首經貿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破解“城市病”。
據首經貿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三庚介紹,共建前,該院已經完成了“特大城市輻射力研究”、“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等20余項研究報告。
【公共交通】
承載力指數上漲幅度居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越來越繁忙,道路負荷日益加重,交通擁擠、道路堵塞、行車混亂等問題也越發突出。調查表明,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有80%路段和90%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經接近極限。我國鐵路密度為美國的1/3,日本的1/5,俄羅斯的1/3;公路網密度不足美國和印度的1/5;機場的密度是印度的19.2%,巴西的15.9%。
交通擁擠、時間延誤、效率低下、油費上升、廢氣增加,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而且也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
據首經貿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祝輝博士介紹,從2000年至2009年,北京市的城市綜合承載力負荷隨著時間的增加,在每萬人擁有的公共交通車輛這一指標上,北京市2010年承載力指數為2.0408,2009年為0.2491,兩年間承載力指數上漲了1.7917,壓力最大。
祝輝表示,這說明隨著北京市人口的增加,公共交通車輛數量的增長明顯低于人口的增長量,公共交通車輛對未來城市承載力面臨著最大的挑戰。
【人口膨脹】
城市化發展促進人口集聚
“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顯示,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人口分布格局,城市人口迅猛增長。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時的人口數量約在5.4億左右,到2008年時,中國人口數量約為13.3億,60年間就增加了7.9億,增長了1.5倍。特別是一些大城市,人口密度過高,已到了人滿為患的程度。
在200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中就已指出,當時上海浦西區的人口密度為3.7萬人/平方公里,北京和廣州城區的人口密度分別為1.4萬人/平方公里和1.3萬人/平方公里。而世界上其他的一些主要大城市,如東京只有1.3萬人/平方公里,紐約、倫敦、巴黎和香港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0.85萬人/平方公里。
祝輝表示,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對人口的集聚作用越來越明顯,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因之一。在城市人口快速膨脹的過程中,一旦城市建設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長的人口需求,城市資源供給滯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長,就會引發一系列突出而尖銳的矛盾,如房價上漲、道路擁擠、犯罪率偏高、城市生態平衡失調、人口老齡化等。
【環境惡化】
單位GDP能耗是日本7倍
“特大城市承載力研究”顯示,在城市化過程中,由于城市人口膨脹、汽車增加、工業發展等原因,使得城市資源緊張、環境惡化。中國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多倍。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祝輝表示,在2009年6月發布的《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該年度全國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明顯改善,但總體面臨的環境形勢仍然很嚴峻。如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部分城市空氣污染仍較重等。
另外,許多大中城市因發展過快,機動車持續增加,道路廣場、綠化用地嚴重不足,致使大氣中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持續增長,影響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城市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垃圾處理水平低,現在全國垃圾堆存侵占土地總面積已達5億平方米,約折合75萬畝耕地相當于全國每1萬畝耕地就有3.75畝用來堆垃圾。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