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4年前,糟糕的收成、誤入歧途的貿易政策,再加上管理不善,所有不利因素結合起來導致了一場全球糧食危機,數百萬人的生命和生計受到了威脅。
而今年夏天,美國中西部的旱情可能再次推動全球農業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這可能是對各國在2007年-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后作出的改善全球糧食安全承諾的一次早期考驗。
遺憾的是,各地取得的進展參差不齊,一些地方的政策甚至比以前更糟。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國際社會向農業提供的援助有所增加(但要注意,任何一個數量化目標都有可能是摻水的,因為捐助國可以把已有的援助改頭換面為新提供的援助)。
人道主義糧食援助改革的進展更加參差不齊。美國在拉奎拉講了不少漂亮話,號稱將逐步采取最有效的援助做法,即就在災民所在地附近采購救災所需的糧食,而不是向災民傾銷本國的剩余農產品。美國國際開發署已建立了一個“當地采購”糧食援助計劃,并在美國農業法案(美國國會目前正就該法案展開激烈討論)那些規模要龐大得多的糧食援助計劃中列入了一些改革建議。但農業法案中提出的其他改革建議卻沒有多大益處,特別是重新將農業補貼款與產量掛鉤的建議,那樣做會令世界農業和糧食消費模式受到美國政治的左右。
2007年-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俄羅斯和烏克蘭等農產品生產大國出臺的出口限制導致世界糧價出現短期大幅上揚。由于去年法國主辦的20國集團(G20)峰會沒能達成具有約束性的協議,因此世界仍缺乏一個有效的依據來管制出口禁令,甚至連承認管制出口禁令的邏輯也無據可依。
比如說,世界稻米種植大國泰國就訴諸了一種誤入歧途的民族主義政策,從本國農民手中購買并囤積大米,導致出口下降。世貿組織(WTO)關于出口的現有規定力度不夠,而強化這些規定的提議也沒能納入到垂死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中。
好在今年迄今為止,糧價上漲的幅度還不像2007年-2008年那樣嚇人,但是由于改革沒有涉及到農業政策中的關鍵部分,全球糧食危機仍有可能再次上演。(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