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通訊員/趙統云 李國昌)7月22日,中國民族地區現代農業暨新農村建設高層論壇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雙新公路現代農業示范區花海園藝會展中心隆重舉行。
國家農業部社會事業發展中心領導、嘉賓,北京、上海等16個友好省、市、區、縣的代表,省內外重點農業院校專家和青海省市縣領導,農牧局及園區負責人和龍頭企業負責人180余人參加高層論壇。
論壇上,大通縣委副書記、縣長韓生才向與會領導和專家致了歡迎詞,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秀忠主高層論壇召開進行了致辭,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嚴端祥作了大通模式研究報告總體思路的說明;大通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馬文義作了大通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特色新農村的專題報告。
馬文義圍繞大通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主要做法、基本經驗、核心成就、目標定位和精髓進作了專題報告。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大通縣緊緊圍繞“保障供給、提供休閑”的總體目標,堅持“把大通縣建成西寧市重要的菜籃子和休閑觀光農業基地”的發展定位,按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總體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突出發展設施農業,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型,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并將文化、旅游融合到農業建設當中,走出了一條農業設施化、產業規模化、要素循環化、產品品牌化、銷售市場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的穩步發展增強了新農村建設發展后勁,大通縣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努力進行項目整合,扎實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采取整村推進模式,舊村改造模式,多方聯建模式,休閑觀光模式,合作組織模式,商貿流通模式等六種模式,努力推進城市帶動農村,城鄉一體發展。以此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將文化、旅游融合到農業建設當中,以現代農業激活鄉村旅游發展,為民族地區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業功能,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特色新農村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