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被視為溫州金融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的民間借貸服務中心,成立不到一周,便被網民舉報“第一筆貸款造假”“借錢人實為借貸中介公司員工”,迅速引發網民熱議。去年以來因個別老板跑路、跳樓,一連串的債務風波讓溫州民間信用體系瀕臨崩潰。引入第三方公證和登記等制度,本想引導民資健康流動、重建信用,卻被曝光是“自編自導”的一場“戲”。
網民爆料
第一單涉嫌作假
作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組成部分,4月26日掛牌成立的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被視為溫州民資向陽光化探路的一次邁步。額度為5萬元的貸款成為服務中心開業當天的“第一單”,來自服務中心的借貸信息登記回執單顯示,以一輛汽車作為抵押,一名叫胡蘇亮的人為自己的數碼店獲得了為期一個月的貸款,引來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
然而就在開業慶典之后的第三天,28日,網民“胡曉濤”通過微博爆料:“歷史性的第一單,借貸雙方都是托。男主角是中介公司速貸邦的員工”,“這就是中介公司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出戲”。5月1日,“溫州草根新聞”微博轉發了“胡曉濤”的爆料,迅速引發了網民關注。
5月2日凌晨,一張名為“溫州速貸邦員工通訊錄”的截圖被上傳至微博,引發軒然大波。這張通訊錄列出了24個姓名以及對應的手機號、QQ號,“開業第一單”的借款人“胡蘇亮”名列其中,職務為“直銷”。
一些網民表示,如果爆料情況屬實,造假行為與引導民資陽光化、規范化的金融改革初衷完全背道而馳。網民“倪立趕律師”說:“如果連第一單都搞假,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這個中心還有什么存在意義呢?”
記者調查
借款人身份存疑
據了解,政府引導、企業發起并經營的溫州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目前已有速貸邦等民間借貸中介公司入駐,同時入駐的還有第三方公證機構、律所等等,在這里完成的借貸行為將在服務中心進行登記,并由地方金融監管服務中心監管。
2日下午,記者在溫州速貸邦公司看到了這筆民間借貸的合同證書原件,包括速貸邦與借貸雙方各簽訂的居間合同,以及借款合同、抵押貸款的公證書、車管所的車輛抵押證明,落款日期均為25日,也就是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開業的前一天。銀行匯款的回單日期為26日上午。
速貸邦公司總經理葉振說:“胡蘇亮確實已經通過了本公司的招聘面試,但還沒有和公司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無論他是不是速貸邦的員工,借款手續都是齊備、合規的。”他表示,“趕在開業做了第一單,確實想借機宣傳一下,提高公司知名度。”
記者2日下午來到胡蘇亮所說的數碼產品店。正在打理店鋪的員工自稱是胡蘇亮的合伙人。當記者提出看看入股合同時,該員工表示合伙沒有紙質憑證,只有口頭協議。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家數碼店是從一家大店鋪中隔出的半間。該員工說,鋪子是從大店鋪老板手里轉租的。記者提出要看看轉租合同文本,該員工表示沒有合同,向記者提供了一張5000元的押金單。
第一單“符合流程”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通過認證微博稱,關于網上爆料,“已與鹿城區分管領導溝通,我們一致認為必須查清情況,向社會有個交代。不能讓改革創新工作敗在個別不講信譽、弄虛作假之人之手。”3日下午,鹿城區政府公布了調查結果,稱“借貸第一單”真實可信,整個借貸過程符合服務中心的流程,借貸雙方登記資料真實、齊全。
官方調查
各方說法
民資“陽光化”合情更需合理
網民認為,盡管從借貸手續等方面來看,官方調查稱“借貸第一單”真實可信,但這筆貸款仍然“存在水分”。溫州金融改革正在努力讓民間資本“陽光化”,改革要祛除浮躁急進的心態,也要將溫州民間過去憑借“口頭協議”“熟人關系”建立起的商業社會,在陽光化基礎上,用法律和制度的準繩加以規范。
據調查,作為借貸中介,速貸邦曾表示對這筆民間借貸作了前期入戶調查,但2日與記者同行的速貸邦工作人員說:“沒有查看過合股或店鋪轉租的合同文本,之前來店里,看到胡蘇亮和其他合伙人挺熟的,談話間也熟悉很多數碼產品的專門用語,加上這筆貸款有抵押物,沒必要再去查看合同。”
浙江省金融法學會理事程學林提出,從“第一單”貸款來看,盡管現有法律并沒有禁止中介公司員工參與借貸,但員工成為借貸人,難保前期入戶調查的公正性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