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PMI連續五個月環比放緩、央企三年來首次利潤下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5.2%、近三成制造業上市公司裁員、GDP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諸多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制造業仍處困局之中。資料圖
中新網4月16日電 (財經頻道李金磊)綜合報道,2012年第一季度過去了,中國經濟2012年開局卻引人擔憂:PMI連續五個月環比放緩、央企三年來首次利潤下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5.2%、近三成制造業上市公司裁員、GDP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諸多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制造業仍處困局之中。
PMI連續五個月環比放緩 央企三年來首次利潤下滑
4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1%,比上月提升2.1個百分點。
不過,當日公布的另一個包括更多中小企業樣本的制造業PMI——匯豐中國制造業PMI3月份數值為48.3,則低于上月的49.6,顯示中國制造業運行、尤其是中小制造業企業運行,連續第五個月環比放緩。
《中國證券報》引述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的話稱,匯豐PMI的終值顯示受新出口訂單持續疲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延續了放緩的趨勢。
從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看,今年頭兩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其中中央管理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8%,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0%。這是自2009年頭兩個月出現利潤負增長之后,三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已有不少央企向國務院國資委反映,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相比,當前形勢可能更為嚴峻。在央企開展管理提升活動視頻會議上,國資委主任王勇再次就央企的嚴峻經營形勢和降不下來的成本發出警告。“由于能源、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多次加息后企業融資成本顯著上升,多數企業成本壓力增大,經濟效益下滑,全年經濟效益保持增長任務十分艱巨。”
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粱持認為,國企利潤的下降與整體經濟走勢有關,已經公布的1-2月經濟數據整體弱于預期,表明經濟仍在下滑通道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5.2% GDP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
據國家統計局3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60億元,同比下降5.2%。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791億元,同比下降19.7%;集體企業實現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17.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3472億元,同比下降2.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1419億元,同比下降18.9%;私營企業實現利潤2002億元,同比增長24.4%。
《經濟參考報》報道說,上次出現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還是在2009年的1至2月份。有專家表示,時隔三年這種情況的再次出現,說明當前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考慮到要素成本較快上升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都很難在短期內化解,預計工業企業全年都將面臨較為困難的經營局面。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目標定為7.5%,這是我國GDP預期增長目標八年來首次低于8%。3月14日,溫家寶在記者會上對此解釋稱,由于歐債危機、外部市場萎縮,中國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調低速度主要是為了結構調整,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增長。對此,路透社報道稱,中國其增長目標主動調降至7.5%。在體現調整經濟結構,追求增長質量的政策導向下,總體政策目標確定更側重“平穩”。
有國內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調低增長目標表明決策者正視了潛在經濟增長率放緩的現實。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中國正常的經濟增速是在下降的,把經濟增長目標調下來,是對我國經濟潛在增長水平下降的主動調適。
GDP預期增長目標下調至7.5%,因此,不久即將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的GDP數據備受關注。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近日在海南博鰲論壇表示,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初步數據,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約8.4%,CPI漲幅約為3.5%。
但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持悲觀態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1至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1.4%,但由于今年是閏年,2月份多了一天,這一天差不多會同比增加1.7%左右,如果拋去這1.7%,那么工業實際增速不到10%,而一般GDP增長是工業增加值的7折,如此看來,今年一季度經濟或許跌至7%”。
近三成制造業上市公司裁員 制造業發展面臨三挑戰
據媒體統計,截至3月29日,在已公布2011年年報的663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中,有208家公司去年裁員,占比31.37%。裁員超過千人的制造業上市公司有18家,其中美的電器和雅戈爾的裁員人數均在萬人以上,裁員幅度分別為32.61%和41.04%。18家公司中,*ST金頂和華西股份裁員幅度均超過50%,其中*ST金頂由2010年的1797人裁員至2011年的253人,裁員幅度高達85.92%。
3月份最后一期的《瞭望新聞周刊》刊登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國制造業面臨三大挑戰:其一,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經濟循環體系,發達國家消費模式的調整,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中國制造業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其二,發達國家“回歸”制造業,發展中國家之間競爭加劇,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雙重壓力。其三,能源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
據《德勤中國競爭力調查報告2011》數據顯示,目前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人力成本約為中國的50%。而且,從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來看,當前越南是約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國東部沿海已經達到了2500元至3000元。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還處于上升通道之中,更加使得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領域競爭優勢下降。
另一個數據是,2003年中國制造業產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國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只剩下5.5%,2008年之后更逐漸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民幣大幅升值超過三成,以及工資和房價上漲導致成本持續上升。目前歐洲、日本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都有將制造業訂單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的趨勢。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稱,在高端領域,中國將受到歐美阻擊,在低端領域,越南和印度虎視眈眈,中國制造業面臨被前后夾擊的巨大隱憂。(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