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2012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2012年,國家“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和更有效的宏觀調控將確保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和電力增速將有所回落,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8.5%-10.5%之間,推薦方案9.5%,全年用電量5.14億千瓦時,可能呈現“前低后高”分布。供應方面,預計新增裝機8500萬千瓦左右,其中,水電新增2000萬千瓦左右,火電新增縮小到5000萬千瓦左右,年底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億千瓦左右。
根據目前情況判斷,2012年,汛前水電來水偏枯可能性較大、電煤地區性、時段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供應外部環境依然比較嚴峻。綜合平衡分析,預計2012年全國電力供需仍然總體偏緊,區域性、時段性、季節性缺電仍然較為突出,最大電力缺口3000-4000萬千瓦。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將在4750小時左右,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在5300-5400小時。
三、幾點建議
(一)增加煤炭產量,控制電煤價格,保障電煤運輸
預計2012年全國電煤消費量將比上年增加1.5億噸左右,相應需要國內新增3億噸以上煤炭供應量,才能較好地保障電煤需要。2012年水電生產形勢可能仍不樂觀,保障電力供應最關鍵的是要確保火電生產的電煤供應,因此:一是盡快釋放煤炭產能、增加國內煤炭產量,控制國內煤炭出口、增加煤炭進口規模,確保電煤充足供應;二是做好電煤價格監督檢查工作,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有關要求,整肅流通環節,嚴格控制電煤到場(廠)價格;三是及時啟動煤電聯動,盡快理順電價形成機制,改善火電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四是建立健全電煤供銷預警、調節、應急機制,支持火電企業多存煤,保持電廠合理存煤水平;五是統籌安排好現有鐵路運力,組織好重點地區電煤運輸,加快核準建設“北煤南運”鐵路輸煤通道。
(二)運用電價等經濟調節手段,深化需求側管理和有序用電措施,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全面總結我國在解決電力短缺矛盾方面的經驗教訓,加快推進電價等市場化手段調節電力供需平衡。一是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出臺并實施如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以及峰谷電價等措施,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的倒逼機制,促使用戶通過廣泛應用節電技術或產業技術升級來節能節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二是做好有序用電工作,細化相應措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根據各地用電負荷特性,滾動調整有序用電方案,確保“有保有限”落到實處;三是要及時發布電力供需信息,引導社會正確面對缺電矛盾,共同應對和實施有序用電,營造良好供電、保電環境;四是適當限制高耗能產品出口。
(三)高度關注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電力供需平衡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迅速發展,特別是風電裝機連年翻番,截止2011年底已達到4505萬千瓦,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占全部新增裝機的比重接近20%。新能源發電大規模發展,在為電力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對電力供需平衡造成較大影響。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能量密度低、發電利用小時數少,難以與穩定的用電需求相匹配,同時風電有較強的隨機性、間歇性和不可控性,太陽能發電也具有類似特征,為保證系統安全和電力穩定供應,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一般不納入月度及年度電力平衡,不能替代常規電源。因此,在電力規劃、電源項目安排等工作中,必須高度關注新能源發電對電源建設規模及電力供需平衡的影響,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的同時,認真研究制定并積極實施滿足電力可靠供應要求的電源電網規劃方案和建設安排。
(四)堅持輸煤輸電并舉,促進電力適度超前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煤電運緊張局面反復出現,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電力是清潔、便利、高效的二次能源,也是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產業,保持電力的穩定供應,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以及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等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必須堅持輸煤輸電并舉,加大輸電比重,促進電力適度超前發展。一是加快西部、北部大型煤電基地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應用特高壓、大容量直流等先進輸電技術將電力輸送到中東部負荷中心,緩解鐵路、公路煤炭運力不足的矛盾,實現更大范圍內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近期主要是加快核準錫盟、蒙西、新疆等一批煤電基地電源項目和外送輸電工程;二是按照優先發展水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原則,加快水電流域和電站的環評審批,具備條件后盡快核準開工一批后續水電項目,同時加快核電安全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恢復和適度加快核電新建項目的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