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記者調查發現工資和壓力都在漲 專家建議
本報記者陳海玲
2012年是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而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
去年全國共有24個省份的政府年內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22%。而在本報記者的調查中,企業老板普遍認為去年的勞動力成本增幅大超GDP增速,而員工們有的反映工資收入增速連CPI也沒超過,有的反映工資雖然增加了10%,但工作量工作難度翻倍了。專家認為,政府的稅費結構要繼續改革和減稅。
本報在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就“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財政與貨幣政策”、“房地產”等熱門話題解讀此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日推出第一部分。
案例一
銀行員工抱怨業務量漲三倍工資漲一點
某國有銀行省分行存款余額3年翻一倍,但有很多員工表示其收入增長不到10%。
“這幾年銀行的利潤除了巨大的利差收入之外,就是邊際效益的增長,同樣的費用卻要做更多的業務,甚至是成倍增長的工作指標。和銀行利潤增長比起來,收入增長遠遠趕不上。”該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支行副行長告訴本報記者。
據了解,很多大銀行的員工流動性很大,對企業沒有歸屬感,不少員工特別是中層骨干都紛紛跳槽去小銀行,因為小銀行雖然壓力也很大,但相應收入高很多。
建議:發展勞資協調機制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本報記者分析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這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的問題,同時也是公平的問題。首先在初次分配中要通過發展勞資協商機制來提高雇員的工資水平。在西方,工會與雇主協會談判,經濟學家參與其中,探討這個行業的增長有多少,多少可以分給勞動者,多少可以企業做利潤。而中國大多數的情況是,缺乏雇主組織,容易造成雇員與個別老板之間的沖突。此外,再分配中財稅體制改革也很重要。一般來說,老百姓花錢比政府花錢更有效率,因此要改變當前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入比重大的局面,重要的是結構性的減稅以及相關的財政制度安排。
案例二
工資上漲20% 企業利潤下降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藍領勞動力吃緊,工資上漲成趨勢,而現在經濟環境不好,企業大都叫苦:不加工資是等死,加工資是找死。黃老板經營的企業是全國最大的飲料啤酒設備生產商,他昨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員工工資收入總的提高了20%,但企業去年的凈利潤下降了2%~3%。
展望今年的經營前景,黃老板很不樂觀,“員工的工資上漲是剛性的,降不了。而全球經濟又持續低迷,需求沒法擴大,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更加惡劣。”
有經驗的藍領工人確實十分搶手。品珍有機農莊董事長黃小武告訴本報記者:“快過年了,想招一個有些文化懂用電腦的年輕人幫忙看倉庫及分貨,2600元一個月,包住還有社保醫保,這都找不到人手。”
而家庭也很難找到信得過的保姆,一旦找到,就連續加工資。陳小姐就每年給自己家的鐘點工阿姨加薪10%。
建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教授諶新民昨天對記者表示:“對于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來說,勞動力成本占據企業主要成本,稍微一加工資,這種企業甚至會倒閉。但是,給員工加工資已成趨勢,這將逼著企業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黃老板表示,員工工資上漲了,總經理就不得不嚴格招人,員工工資是上漲了,但是他們的工作量也相應提高。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天對本報記者說:“關于員工工資的上漲,老板總會覺得付出很多,而員工通常會覺得到手的很少。這其中的心理落差恐怕要思考工資稅費的征收規模,以及征收之后有多少是用到納稅人切身利益上。”
對于減稅問題,諶新民教授認為,他本人并不反對減稅,但是他堅決反對借工資的問題來逼減稅。因為加不了工資的企業,生產效率很可能出現了問題,也不可能是政府減稅范圍內的企業。
案例三
有公務員感覺
收入趕不上GDP
廣州某區的公務員小歐告訴記者,公務員收入中基本工資的變化是全國基本一致的,津貼補貼則是地方自己定的。小歐表示,全國統一的基本工資確有增加,普通科員每年正常的增長在40~50塊錢左右。總的算起來,去年收入的增長水平,如果沒有晉升,就遠遠趕不上CPI增長水平,更別提趕得上GDP增長水平。
建議: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兩個提高兩個同步,最關鍵的核心是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資,而不是提高高收入人群的工資。公務員工資穩中有增是合適的。”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