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5種因素造成差距
決定工資差距的深層次因素是什么?差距是不是就意味著不公平?楊黎明認為,當前工資收入差距大,已成為一個社會熱點,不可掉以輕心。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工資收入差距,客觀上是由多種因素多種機制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一,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有差別,這是決定工資報酬水平及工資差距的核心因素。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復雜勞動、生產流程中責任大的崗位等往往工資報酬要高一些。
其二,商品市場及價值規律會對勞動差別產生放大或縮小的扭曲作用。比如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中的員工可能工資會高一些。
其三,人力資源市場會對工資產生調節作用,供大于求的勞動者勞動力價格會偏低,供不應求的勞動者勞動力價格會偏高。
其四,生產要素市場的調節作用也不小。在強資本弱勞動的時代,資本要素在財富分配中所得份額的比例相對較多,勞動要素在財富分配中所得份額相對較少。
其五,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大環境會起導向作用。一方面要反對平均主義,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方面要警惕貧富分化,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通常認為,“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這個決定工資的核心因素是分配原則的客觀基礎,而國家收入分配的大環境則是可變的。
政府調控不可或缺
合理的工資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勵勞動者提高勞動效率,不合理的差距會激化矛盾。當前中國的工資差距過大,一是與歷史比較差距擴大速度較快,二是與市場經濟國家比較,行業、地區間的差距偏大。當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及生產要素市場還不成熟,成為造成我國工資拉大的制度性原因。因此,楊黎明認為,在此階段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政府作為制度的設計者,要夯實收入分配的體制基礎。包括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在國企改革完善工資管理體制,在非國有企業構建工資協商、勞動者民主參與機制。
政府作為市場調節的修正者,應有針對性地對市場實施反周期調節、逆向調節。比如,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資本短缺、就業壓力大,政策因此向資本傾斜。當前,則需要對人力資源市場中的弱勢群體,比如簡單勞動者增加保護。因為供大于求的普通勞動者總是處于劣勢地位,任由市場調節工資水平會偏低,需要政策采取適當保護。
此外,對一些周期性特征明顯的行業,政府需要運用稅收杠桿和收入政策實施反周期調節。
此次論壇達成共識,認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礎工程,今后要以人為本,扎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提高就業質量,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強化社會保障。(記者 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