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
中國網11月14日訊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第二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于11月9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研討了中國“十一五”期間中國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成就,提出了未來政策發展建議,并正式發布了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1~2012)》。
藍皮書指出,“十一五”期間,中國扭轉了“十五”時期能源強度快速上升的趨勢并實現19.06%的下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提高了1.8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增加了9億m3。中國的低碳發展在降低能源強度、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增加森林碳匯三個方面成就非凡。
“十一五”期間,中國的CO2排放強度下降20.8%,但排放總量增長了33.6%。中國已由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變為第一大排放國。強度下降與總量上升而形成的交叉型、剪刀狀格局構成了我國現階段低碳發展的基本特征。
“十一五”期間,中國共實現節能6.3億tce左右,技術因素占總節能量的69%,結構因素占總節能量的23%,其余8%左右的節能量由生活用能比例的變化所貢獻。
在低碳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低碳技術裝備制造的國產化率顯著提高;多項成本較低、節能效益明顯的低碳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但總體上來看,低碳技術推廣比例仍然較低,多項核心技術尚未掌握。
在經濟結構方面,第二產業比重依然較高,但高能耗行業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高附加值產品份額增加。產品結構的變化成為結構節能的主要貢獻因素。“十一五”期間,高能耗行業表現出從東部向西部轉移的趨勢。雖然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得以改善,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化使高能耗行業的產能大幅擴張,對未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了巨大挑戰。
最后,藍皮書預測指出,展望“十二五”,“能耗強度下降16%,CO2強度下降17%”的目標充滿挑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盡管出口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出口額仍處于高位,這些因素將驅動中國能源消費和CO2排放的進一步增長。
此外,地方政府經濟預期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差距,使“十二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tce的目標并不容易實現。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tce估計,2015年中國能源相關的CO2排放將可能達到84.6億噸,超過美國49%左右。中國與世界第二大排放國排放差距的進一步拉大,未來CO2減排形勢異常嚴峻。藍皮書認為,“十二五”對于中國長遠的低碳發展是一個關鍵時期,不僅要實現預定的節能和碳減排目標,還應該穩固低碳發展基礎,為未來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