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劣藥驅逐良藥” 廉價藥看得見吃不著
本報記者 丁先明
不久前,衛生部有關官員在回應魚精蛋白斷貨風波時表示,魚精蛋白目前不在307個基本藥物目錄當中,但基本藥物里的一些品種在臨床上也出現了短缺情況,許多地方反映,一些藥品特別是價格低廉、臨床用量比較小、生產起來利潤又很低的藥品,按照省級招標采購這樣的基本原則,招不到、采不到。
廉價藥的一再消失,引發了業內人士對基本藥物招標采購中“藥價虛低”現象的討論。
藥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居民“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突出,以藥養醫、藥價虛高現象飽受詬病。2009年8月,我國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劍指藥價虛高頑疾,全面推行基本藥物省級集中招標采購制度。
根據新醫改方案,目前施行的基本藥物定價機制是,國家制定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在指導價格內,由各省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的招標采購價格。其中,安徽省在全國率先推進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開創出包括“雙信封”、獨家貨源承諾等內容的基本藥物招標形式。這一形式被業內稱為基本藥物招標安徽模式,并逐步在全國推廣。
所謂“雙信封”,是指企業要經歷經濟技術標和商務標的雙重評審。前者主要對企業生產規模、配送能力、行業排名以及資質認證等指標進行評審,后者主要評審價格指標。只有通過經濟技術標評審,才能進入商務標評審,商務標評審由價格最低者中標。
安徽模式一經確認,即被一些業內人士視為鼓勵企業低價中標。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向媒體表示,經濟技術標門檻很低,幾乎沒有違法的企業都可以進入,實際上只剩下商務標,那就是拼價格,“唯低價論”。
在這種情況下,安徽基本藥物招標中頻頻出現超低中標價。浙江醫藥行業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安徽中標的863個品規,單價1元以下的占20.9%,5元以下的占66.9%,10元以下的占82%。這種現象被業內眾多品牌企業稱為“藥價虛低”,有的中標價甚至低到無法補償原輔料及包裝成本。
以感冒類常用藥板藍根顆粒為例,該藥品10克每小袋的規格,在安徽2010年的中標價不到0.12元。據南方一家板藍根品牌生產企業核算,按照藥典標準及目前的市場行情,不算人工、設備、稅費等成本,10克每小袋的板藍根僅原輔料成本即達0.234元。
在這種競價游戲規則下,大型品牌藥企紛紛敗北,或者流標,或者干脆放棄競標。公開報道顯示,在安徽基本藥物招標中,全國100強制藥企業僅有249個品規中標,占中標品規總數的28.85%。業界普遍擔憂,這種一味強調低價的招標方式,會造成“劣藥驅逐良藥”的后果,惡化行業發展環境。
廣東萬年青制藥公司董事長歐先濤表示,“企業以低于生產成本的超低價中標,不排除在原材料采購上以劣充好,或投料不足,導致產品中有效藥物成分含量不足,賣給病人‘合格的假藥’。”
品牌企業的呼吁,沒能擋住安徽模式在更大范圍內蔓延,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仿照安徽模式完成了基本藥物招標。
南方一家大型品牌藥企負責人表示,基本藥物招標的降價程度往往被政府當作政績來宣揚,因此各省在招標中還存在相互攀比現象,有的要求企業在其他省份中標價的基礎上再降價,這樣一輪輪壓低價格,藥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基本藥物成品牌藥企雞肋
面對各地陸續開展的基本藥物招標,品牌藥企的態度從最初的抵制觀望,到小范圍試點,再到現在的降價競標——犧牲利潤,跳水保市場。
廣州某知名藥企投標負責人表示,這種低價競爭的范圍,從過去的低端企業為主,發展到現在,品牌企業也被迫參與進來。“有些企業的庫存壓力很大,這樣的話,即使賠錢,也要降價中標、處理庫存。他們的心態是,處理一年是一年,希望明年政策有所改變。”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品牌企業參與競標的另一種方式是,拿自己的非主打產品,狠降價格搶占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舉例說:“好比賽馬,反正不強調馬的質量,拿自己快死的馬,把其他家的好馬趕走,先占領市場再說。”
廣東萬年青制藥公司銷售總監邢曉幕告訴記者,該公司主打產品消炎利膽片在安徽是賠錢中標,目的在于保住這個具有指標意義的市場,但整體會限制產量,基本維持在現有規模。“在目前的環境下,對品牌企業來說,基本藥物如同雞肋,既舍不得放棄,但又實在沒有擴大生產的動力。”
一邊是原材料的輪番漲價,一邊是藥價的不斷降低,藥品生產企業可謂舉步維艱。西安高科陜西金方藥業公司董事長楊進告訴記者,因為賠錢太多,企業目前已經暫停5個中藥基本藥物品種的生產線,但為了保證員工上班,目前還在勉強維持5個西藥基本藥物品種的生產。
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利潤增幅急速下降。全國醫藥制造業上半年累計利潤總額達656.68億元,同比增長21.67%,但與2010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下降了15個百分點。其中,醫藥類上市公司前5個月的利潤總額增幅為18.5%,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69.2%。
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一些品牌藥企對基本藥物態度消極,已開始轉向保健品領域。
在藥企利潤不斷壓縮的環境下,對于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的擔憂不絕于耳。2011年5月,靠低價在多省中標的“普藥大王”四川蜀中制藥被曝涉嫌虛假投料,被藥監部門收回資質證書。隨后,國內醫藥行業六大協會聯合向主管部門上書,要求完善“雙信封”制度,增加評標的質量權重。
統一定價是不是良方
2011年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召集25家企業,召開基本藥物全國統一定價座談會。這被業內視為主管部門對安徽模式的重新審視,意在尋找一種能夠兼顧質量與價格的藥品定價方式。
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年內將會選取41種“多次招標、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的基本藥物進行統一定價試點,并將逐步擴展定價范圍。
對此,上述知名藥企投標負責人表示,企業希望有一個能夠止跌的全國統一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評標將主要考慮企業的品牌、質量、信譽與服務,這當然對大型品牌企業有利。但如何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統一價,定價是從低還是從高,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從低定價的話,可能會選取目前的較低中標價,實際上確認了目前的“藥價虛低”,對改變品牌企業的困境沒有意義。而且,如果將藥店終端也納入統一定價的范圍,這將意味著進一步拉低價格,對主銷區在藥店的普藥品牌生產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從高定價的話,與目前的中標價相比,意味著大幅漲價,將令相關部門難于擔當,制度推行勢必遭受巨大壓力。
這一看法得到眾多業內人士的認可。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認為,企業面臨困境的當下,全國統一定價讓企業看到了改變的希望,但這一政策操作起來的確有難度,而且因此會喪失市場調節的作用。
有業內人士擔憂,統一定價推行后,基本藥物招標將由目前招價格變成招資質,如何界定資質也是一個難題,各省招標照顧本省企業的地方保護主義會否借此抬頭?
西安高科陜西金方藥業公司董事長楊進強調,政府必須做好藥品質量保證體系,給企業一個保證產品質量的價格,不能讓企業陷入“中標慢死,不中標快死”的兩難境地。
事實上,在我國基本藥物制度設計之初,即擬實施藥品統一定價,后來因為一些企業反對,認為缺乏評判依據、有失公平,才沒有實施。面對低價競標的弊端,此次重提全國統一定價,該政策能否順利推行,業界正處于觀望之中。“品牌藥企和低端藥企的利益難以一致,基藥招標現在處于負重前行的狀態,具體怎樣完善政策、協調利益,行業內也是眾說紛紜。”一家藥企負責人表示。
長期專注衛生經濟學領域的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則告訴記者,他不看好全國統一定價的方向,“藥價的問題,必須改革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適當提高醫療服務費用,降低藥品服務費,單獨調節藥價本身,難以解決問題。”
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