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榜單引爭議
據新華社電近日,一個名為“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的機構在各大媒體公布第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國中部百強縣(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等評比榜單,其中竟出現17個國家級貧困縣,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質疑。
被評縣直呼這是笑話
對照國務院扶貧辦“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在“中郡所”今年發布的“百強縣”榜單中,竟有17個屬于“國貧縣”。其中,陜西府谷縣等3個“國貧縣”入圍“全國百強縣(市)”,河南固始、重慶開縣等14個“國貧縣”進入“中部百強縣(市)”“西部百強縣(市)”榜單。
當得知開縣入選“西部百強縣”的消息,開縣統計局一位基層干部直呼這是笑話:“開縣現有112個市級貧困村,占總數的1/4,貧困人口14.2萬人。”
固始縣財政局黨委書記董平對該縣入圍“中部百強縣”非常不解:“我縣本級財政收入只能保證全縣教師工資,如果沒有中央轉移支付,我們連公務員工資都保證不了,更別談其他發展了。”
“百強縣”由小公司來評
記者調查發現,自稱“中國縣域經濟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沒有在民政部注冊。北京市工商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所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冊全稱是“北京中郡縣域經濟咨詢所”,而非對外宣稱的“研究所”,注冊時間是1998年,注冊資本僅10萬元。
據了解,從1991年開始,國家統計局主持發布“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指數前100名評比”簡稱“全國百強縣評比”。2007年,該評比中止。而“中郡所”仍舉辦“百強縣評比”,與原先官方評比極易混淆,致使不少縣市誤以為這是有關部門的評比而上當。
固始縣統計局核算股股長胡國春對該評比的科學性、嚴謹性表示懷疑:“‘中郡所’傳來的定評表格包括‘科學發展指數’等30項指標,提法很業余,很難反映縣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中郡所”官網顯示,“百強縣(市)評比”從2006年第六屆開始,首現并列第一,此后并列名次不斷疊加;在2008年至2011年的榜單中,所謂的“百強”名單均被塞進一百二三十個縣市。
在位于北京海淀區酈城工作區“中郡所”總部,記者見到所長劉福剛。劉得知后邊把記者往樓下拽,邊推說自己不是“劉福剛”。記者隨即拿出網上發表其演講圖片當場指認后,劉不得不承認。面對“百強縣評比是否收費”等提問,劉福剛邊拍記者后背邊說:“咱別報道行不?等這事兒風頭一過,我請你喝酒!”
與官員的政績需求有關
記者隨后致電“中郡所”工作人員朱先生。他透露說,有不少縣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強縣”榜單的名次,這就需要合作收費。“‘中郡所’官網有‘縣域經濟論壇’‘縣委書記和縣長論壇’‘地市州盟’等多個欄目,平時會策劃專題報道,收費標準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記者發現,不少縣市領導在這里發表了署名文章。
“百強縣評比”之所以大行其道、愈演愈烈,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需求不無關系。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領導人的講話和報告中,“進入百強縣”成為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已經上榜的“百強縣”則把“進位爭先”當作下階段任務。
“中郡所”官網顯示,在評比“百強縣”期間,該所多次召開研討會、發布會,來自各地的眾多官員、權威專家到場。蘭州大學副教授黎春林認為,這增加了“百強縣評比”的迷惑性,使很多人誤認為是政府主辦的嚴肅評比。
“類似的評比活動,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是否建立在嚴謹的統計調查的基礎上。如果懷著功利的目的,誰給好處就給誰排座次,這種評比就會失掉公信力。”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