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戰略定位: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據新華社電國務院日前出臺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國務院《關于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強調,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
根據《指導意見》,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協調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即: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指導意見》確定了中原經濟區發展目標:到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資源節約取得新進展,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到2020年,糧食生產優勢地位更加鞏固,工業化、城鎮化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區。
區域趨同發展是大勢所趨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辦主任李政新:
■解讀
昨日,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博士李政新為南方日報作了解讀。
河南兩所大學獲扶持
“這是一份遲來的欣喜。”李政新表示,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30多個支持區域發展的文件,但始終沒有河南。“如果中國發展的版圖缺了河南,就好比一個人缺了中心,讓一億河南人高興的是這一缺口如今得以填補,中原經濟區終于提升為國家戰略。”
數據顯示,河南堪稱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GDP總量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五,糧食產量全國第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全國第一等桂冠也相繼花落河南。而與這些經濟數據相伴的還有更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僅以人均財政支出為例,目前全國人均財政支出為6600元左右,而河南人均財政支出只有3500元左右,列全國倒數第一。因此,河南的經濟發展質量還亟須提升。
在李政新看來,《意見》為河南帶來五個方面的利好。一是會加快河南基礎設施建設,重新打造河南交通樞紐的地位。“改革開放前,河南交通樞紐的地位非常突出,但這些年有些弱化,如高鐵至今未通到河南。”二是會加大對農產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三是會加大對支柱產業與戰略型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四是對中原文化的發揚光大有重大促進作用。“30多個支持區域發展的文件中,把文化作為重要內容的并不多見。”五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有很大推動作用,“文件明確提出扶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大學。”
河南難題也是中國難題
有論者認為,隨著國家區域性發展規劃的大范圍鋪開,將出現“特區不特”的情形,規劃的支持力度有限。對此,李政新認為,區域趨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經濟發展將呈現從區域不平衡到區域平衡的螺旋式上升。
根據《意見》,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任務是探索“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新路。李政新表示,河南是農業大省,超過四分之一的夏糧產自河南。但河南發展速度較慢,如何實現“三化”協調發展是河南亟待破解的重要問題。“實際上,這不僅是河南的難題,也是中國的難題,河南如果解決好這一問題,對中國將產生重要意義。這也是《意見》支持河南探索‘三化’協調發展的主要原因。”
以河南鄭州為中心的中原經濟區,聯袂組版的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約120多個縣(市、區)不同規模和不同等級城市。如何理順中原經濟區大范圍與河南省轄區的矛盾?李政新認為,河南與周邊地區,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必須按照區域經濟規律來謀劃。“實際上,鄭州與周邊省份一些城市內在聯系很多,很多市場要素的獲取都要到鄭州來。大家的發展任務是相同的,周邊省份一些城市也渴望《意見》的出臺,國家政策的利好,同樣也能為它們所分享。”
南方日報記者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