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日前,國內各省區市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悉數出爐,有九成省區市GDP增速同比回落,一些熱點地區減速尤為明顯。增速“普降”之下,存在哪些地區差異?區域經濟走勢如何判斷?地方“GDP沖動”能否得到抑制?記者為此采訪了一些權威部門及人士。
梳理31個省區市的經濟“半年報”可見,除新疆、西藏、貴州外,28個省區市上半年GDP增速同比回落,降幅從0.7至9個百分點不等。其中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降溫”明顯,中西部地區降幅相對較小。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經濟增速的回落,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我們是有意‘壓’著經濟增速往前走。”業內人士認為,增速的回落,說明國家適度從緊的調控政策取得預期成效,這表現在電力、信貸、環保等各方面。
比如,去年上半年海南曾以19.4%的增速領跑全國,但今年上半年則降至10.4%,落至全國中游;增幅大跌9個百分點,列各地之首。專家指出,作為海南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業在調控之下大幅遇冷,是導致經濟整體回落的重要原因。
不過,部分地區的降溫也有“主動因素”,其增速放緩折射出地方在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變的積極姿態。比如,上海上半年分別實現地方生產總值9164.1億元,同比增長8.4%,增幅較去年下降4.3%。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肖林說,一些經濟指標回落,除籌辦世博會等導致去年基數較高原因外,還有主觀調整的因素,如近年來上海每年淘汰六七百個落后產能項目,涉及工業產值兩三百億元。
記者采訪發現,許多地區增速放緩的同時,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依然突出,值得警惕:一、“投資依賴”的增長態勢突出。內地某省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出現小幅回落。而省政府和省內各地市則已簽訂責任狀,規定今年將共同完成“十大產業”900多億元的投資額。該省發改委人士直言:“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沒有投資就沒有GDP和財政收入。”二、“三高”行業“逆勢”活躍。環保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耗能行業增速呈上升趨勢。相關數據還顯示,云南、江西、福建、內蒙古、重慶和青海六個省區市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0.7%至2.1%的降幅,但其建材、冶金、化工、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的用電量增長卻均在15%以上。三、“偽新興”產業苗頭顯露。重慶市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今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新一輪高潮,各地投資增幅趨于高位,但許多地方并沒有在技術上取得實際突破,引進和發展的仍是較為落后的產業環節,這將反而加大未來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
雖然中央確定今年的增長目標是8%,但大多數地區的目標都是兩位數,有近十個省區市更是提出未來5年“總量翻番”。經濟學家胡鞍鋼指出,有的地方負責人在北京開會講的是“北京話”即“科學發展”,回到地方講的卻是“本地話”即“加快發展”。
然而,一些較早進入轉型發展期的省市,面對增速降低卻相對“淡定”,其在產業結構方面的持續推進值得期待。“上半年8.4%的增幅,還是高于預期的。”肖林說,“上海接下來重點要在產業結構、城市功能、服務水平等方面不斷提升。”
面對多個地區的集體“減速”,經濟界人士抱以同樣的期待:不管速度是快是慢,都要更加注重發展的持續和成果的共享,更加注重提升GDP質量。“寧愿損失一點GDP,也要為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創造空間。”肖林這么認為。
上述理念在部分地區已成共識。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說,我國經濟發展應當降低自然、生產、社會等各項成本,追求少用資源、少犧牲環境的“品質好的GDP”。
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實現公眾切身的“增長感”。尤其關鍵的是,要加快改革創新,淡化對地方政府GDP總量、速度等指標的考核,突出經濟發展質量以及居民收入增長率、就業率、社會保障水平等民生指標的權重。(記者 葉鋒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