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潮汐車道通過車道燈的指示方向變化,控制主干道車道行駛方向,來調整車道數,提高車道使用效率。制圖/吳尚楠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分組審議《關于進一步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列席會議時表示,本市正研究早晚高峰進出城主要放射線設置潮汐車道的可行性。他還透露,截至6月底第一批中簽指標購車數量達到近八成,預計截止期后,約有1000個指標棄購。
首批購車指標已經使用八成
據了解,交管部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簽者購車率僅為21%。按照《〈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的規定,搖號中簽的“小客車配置指標”有效期為6個月,個人或單位應當自取得指標之日起6個月內,到國稅、工商、車輛管理部門辦理完成車輛購置稅繳納、二手車銷售發票開具、車輛注冊登記等所有手續,逾期未辦理完成的,視為自動放棄指標。第一期1月26日搖號中簽的指標有效期到7月26日,過期作廢。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介紹,第一期搖號中簽的小客車個人指標共17600個,截止到6月底,已經購買小客車使用指標的數量達到14000多個,“還有3000個指標,現在估計到7月26日會剩余約1000個”。
劉小明表示,要落實政策法規保障,修訂完善小客車數量控制實施細則。但對實施細則的內容沒有做相關解釋。
研究早晚控制車道行駛方向
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趙義認為,目前,北京市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過度集中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產業與居住脫節狀況比較普遍。這是造成中心城交通壓力異常巨大、早晚高峰中心城內、中心城與新城之間潮汐式擁堵的根本原因。
所謂交通“潮汐現象”,即每天早晨進入中心城區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則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進城方向則流量小,這樣的一種交通現象。劉小明表示,作為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本市將完善軌道交通車站引導標識系統,研究早晚高峰進出城主要放射線設置潮汐車道的可行性。
據了解,“潮汐車道”是指根據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況,對有條件的道路,試點開辟潮汐車道,通過車道燈的指示方向變化,控制主干道車道行駛方向,來調整車道數,提高車道使用效率。比如,早晨從城外往城里走的車多,就可以通過增加某一道路進城方向車道、減少出城方向車道的方式,緩解交通壓力,疏導交通。晚高峰時分則可以采取與之相反的車道調配疏導車輛出城。
中心城將出應急保障預案
趙義表示,要切實緩解中心城擁堵,政府應該盡快制訂中心城功能疏解的實施方案,應該下決心將中心城及其周邊各類大型批發市場,以及其他不符合中心城功能定位的產業堅決遷出。
劉小明表示,本市將制訂出臺中心城交通嚴重擁堵應急保障預案,建立交通擁堵分級響應機制,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極端天氣條件下道路交通保障兩個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提高應對軌道交通大客流沖擊和確保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能力。
通過實時發布動態交通信息,誘導出行者合理選擇出行路線,均衡路網流量,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常發性、規律性交通擁堵。本市將建設1700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和公共優先控制系統,增加交通綜合監測、視頻監控、違法檢測、誘導顯示屏等設備。
3E交通系統城市交通咨詢專家、北京長城友誼獎獲得者徐康明表示,軌道交通作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安全防范相關項目。他認為,北京針對極端天氣的應急措施,現在屬于被動的應對,而非主動的防范。從近期的幾場暴雨也可以看出,北京在預警之后并未對學校和大型單位采取提前放假等措施,而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時候才采取補救措施,從中暴露出應對極端天氣準備不足的問題。總之,除了不可預料的事件以外,對于可預料事件來說,事前預防重于事后應對。
■其他措施
【規劃】
大項目交通影響納入審批
措施:完善交通影響評價的法規支撐體系,將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納入審批環節。
專家解析: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鄭實表示,交通是個系統工程,不能僅僅依靠交通部門來解決交通問題。從總體情況來看,此前北京在大型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方面做得還不夠。之前,一些部門或者單位更多考慮的是建設項目能否盈利、對地區GDP的貢獻、解決多少人員的就業等問題,很少考慮項目對地區交通的影響。然而,在新建一些高層項目后,該地區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增加了,交通出行需求也隨之增加。
鄭實介紹,近年來,交通影響評價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本市計劃建設的幾個大型停車場項目都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交通影響評估,例如月壇體育場計劃建設一個擁有30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在這個項目的審批環節,就要考慮到新建停車場對周邊西二環、南禮士路等主干道的交通影響。
鄭實表示,今后,在完善交通影響評估的法規方面,需要對多大規模的建設項目須進行評估、評估的寬嚴程度如何統一、如何防止評估“走過場”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細化。
【公共交通】
研究調整公交專用道政策
措施:鼓勵單位開行班車,研究調整公共專用道通行政策。
專家解析:徐康明表示,北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便民利民的政策,開辟公交專用道是公交優先的重要舉措。通過提高公交專用道利用率,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可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提高公交專用道利用率的原則是,如果常規公交車輛能保證專用道利用充足,則無需再進一步提高利用率。但實際上,有些公交專用道的利用率仍有待提高,這個問題就需要通過調整公共專用道的通行政策來解決。
通行政策的調整主要涉及通行對象的擴大,通行對象不僅僅局限于現有的常規公交,而應擴大至一些大容量的集聚型交通工具。從具體操作層面來看,可以考慮讓單位班車、小區班車等集聚型交通工具駛上公交專用道。
【限購】
完善小客車控制實施細則
措施:要落實政策法規保障,修訂完善小客車數量控制實施細則。
專家解析:據了解,今年5月底,交通部門對中簽不購車者的處理措施征求意見,但至今仍未公布征求意見結果。
有專家表示,在6個月的有效期內,如果中簽者主動退還指標,就無須進行懲罰。對于6個月內既不買車也不退還指標的人,應該給予在一定時間內不再參與搖號的懲罰。
搖號政策實施后,全家總動員參與搖號等方式超出政策預期,使得誰家人口多、參與者多,中簽幾率就高。
對此,專家建議,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參加搖號,這樣既能滿足家庭購車需求,也能防止出現全家總動員的情況,以保障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