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經濟觀察網 記者張斐斐 吳海珊 雖然兩年前已簽署框架協議,但至今中俄并未就廣受關注的天然氣協議達成一致,關鍵的問題仍是價格。
如果這一協議達成,俄羅斯將在未來30年內每年向中國供應6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在談判中,俄羅斯堅持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價格應該與對歐洲出口價格保持一致,即35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國認為235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已為上限。
“價格公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俄方堅持的是對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價格,歐洲的價格的依據是油品和石油的世界價格;而中方堅持根據中國自己開發煤層氣和進口其他國家液化天然氣(以下簡稱LNG)的平均價格來制定交易價格。”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龐昌偉6月20日下午在俄新社舉行的中俄專家座談會上表示。
在此次座談會上,中俄雙方專家就價格問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討論。
定價依據之辯
在座談會的一開始,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天然氣協會主席瓦列里·亞澤夫坦言,中國的定價235美元/千立方米完全沒有依據。
龐昌偉則指出,235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是和中國進口LNG的平均價格,以及中國自己開采煤氣的平均價格比較貼近的。
據他介紹,中國從中東進口的天然氣價格約為160美元/千立方米,從澳大利亞進口價格不到180美元/千立方米。
對于俄羅斯堅持其對歐洲的出售價格,龐昌偉稱“從西西伯利亞氣源運出的天然氣輸送到中國,比到歐洲在距離上近2500公里以上,運輸成本是下降的。”
亞澤夫自己也表示,在天然氣的價格中,開采非常便宜,最大的費用來自運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晶則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中方的定價“是有依據的。”
她表示,中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沒有完全和國際接軌,中國天然氣的價格僅是同類油品的30%,而國際上的價格是60%。如果說按照俄方的350美元/千立方米進口,天然氣作為上游產品,必然會推動國內的工業產品價格上升,通脹加劇,整個經濟就會出現波動,影響經濟的穩定發展。
對此,亞澤夫反駁道,如果按照中國的價格出售,比俄羅斯國內消費的價格都低得多,那么“我們憑什么拿自己的資源來維持中國國內的社會穩定,我們何苦呢?”
解決之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孫永祥表示,解決價格問題,最重要的是在談判的過程中,要多一些政府的指導,不要只從商業利潤問題出發,而要從戰略角度思考問題。
此次談判的雙方—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石油同為“國企”。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曾擔任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董事,據知情人士稱,俄羅斯政府掌握著俄羅斯天然氣公司70%—75%的股票。
亞澤夫則稱,不論是中石油還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都是在各自政府最高指示下進行的,政治意志已經考慮的非常妥當。
他認為,解決之道在于雙方都要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到底是要發展煤炭工業還是天然氣工業,愿不愿意在價格方面做一些調整。
目前,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僅占不到4%,而煤炭占到了70%。而俄羅斯的天然氣已經占到能源的50%以上。
俄羅斯和中亞的天然氣是中國清潔能源的重要來源,龐昌偉表示。
龐昌偉認為,俄羅斯應該對天然氣的開發減稅,提高天然氣公司的利潤,同時也要支持獨立天然氣生產商,避免俄羅斯天然氣的壟斷;中國方面也要盡量降低進口稅,并盡快把國內能源的價格與東亞甚至世界接軌。
天然氣在俄羅斯的能源平衡里面占到40%以上,是俄羅斯最大的一個預算來源。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壟斷了俄羅斯天然氣的開采、管道、出口等整個產業鏈。
不過雙方都會此次合作表示樂觀。亞澤夫稱,如果在2011年能夠把價格定好,到2015年就可以進行輸氣。
不過對于價格,他仍堅持:“我認為350美元是一個最公立的、最合理的價格,所以我希望中國能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