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昨日,國人憂心已久的地方債問題又有新說法。據媒體報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清理多達近3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而因此造成的損失將由中央政府和國有銀行分別承擔。截至發稿前,銀監會、發改委有關人士都表示未聽說此事。據財新記者了解,此動議只是財政部少數部門少數人參與的一個閉門討論,銀監會、發改委都未參與,這個內部會議談到了針對平臺貸款風險未來可能的一個解決方案,但可行性未充分論證。
治療經濟刺激后遺癥
據報道,為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出現違約,銀監會計劃將部分債務轉入新成立的公司,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而此舉主要是為了防范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銀監會、財政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劃從6月起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直到9月份結束。
許多分析師認為暫時還無法分辨這條消息的真假,但是龐大的地方政府呆賬,正威脅著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定性,銀行業也可能廣受波及,中央政府介入吸收損失或許是必要之舉。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經濟增幅放緩,中央政府制定了總額多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計劃,許多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其中就包括政府投資和為大型建設項目提供融資擔保,由此導致地方政府債務激增。
按審計署摸底審計地方債確定的標準,已達到“債務風險較高”的程度,遠遠超過了負債警戒線。相比各級地方政府的高負債,2010年全年的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僅為4.1萬億元,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3.2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只有7.3萬億元,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況。
地方政府融資需要新思維
但是地方債的淡出或將為地方政府融資帶來新的問題。“對于地方融資平臺企業已經暴露出的問題,應由放貸銀行和做出直接擔保的企業以及間接擔保的地方政府一起清理。對于那些沒有真實還款來源的項目,需要對之及早關閉,保全抵押擔保資產。”有專家表示,“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宜將部分納入預算內開支,來和金融體系的相關責任機構分擔化解風險,但前提是債務雪球不能繼續滾下去。”為了應對地方債所留下的財務缺口,許多業內人士紛紛提及了倡導已久的“市政債”。有權威人士此前已經吹風,由地方政府作為借款人的“市政債”,將在2012年開閘。
不過,也有人擔憂,在各地政府的財政制度并不透明、預算和決算的監督制度形同虛設,且沒有債務監督核查渠道的情況下,有關決策部門如果不先確保公共預算透明化和公共財政民主監督得到落實,市政債最終也將淪為“龐氏騙局”。
而昨日的傳言中也有一點引起了輿論的興趣,那就是地方債務清理之后,地方政府的融資新思路中或許能更多地出現民間投資的身影,原先限制民間投資的開發案或許恢復向民間投資人開放。增量的引入對于民間資本和政府來說,可能達到共贏的局面。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