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編者按:5月份,關于中國鐵路及高鐵投資將削減的消息不脛而走。由此引發業界對中國鐵路建設增速放緩的擔憂,甚至還擔憂中國經濟下半年出現增長速度放緩趨勢。經濟學家們認為,財政政策應繼續保持積極姿態,鐵路投資仍為推動中國經濟擴張的主要動力。
5月份,關于鐵道部將把今年鐵路投資計劃從原來的7000多億元,壓縮至4000多億元,被壓縮額度高達2000億元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一消息被紛紛解讀為鐵路投資“減速”的標志,隨后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否認了這一說法。專家分析指出,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內容,鐵路投資力度并不會大大減緩,鐵路投資仍為推動中國經濟擴張的主要動力之一。
鐵路產業要當
積極財政政策“火車頭”
“‘十二五’期間,鐵路建設無論是新線投產還是投資規模,都將較大幅度地超過‘十一五’。今年,鐵道部確定投資規模7455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6000億元,鐵路建設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近日,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回應鐵路縮減傳言,并透露了未來五年的鐵路建設投資計劃,稱“十二五”期間安排鐵路投資總共達到2.8萬億元。
按照這一計劃,到2015年時新線投產總規模達3萬公里,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12萬公里左右。這意味著我國鐵路建設繼續加快推進,與“十一五”相比,鐵路投產新線增長87.5%,完成投資增長41.4%。
王勇平表示,“十二五”鐵路建設,將按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原則,把握需求與可能,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科學有序地推進,在鐵路具體項目上將堅持“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原則。
今年1月4日,全國鐵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年,要優質高效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
按照會議發布的規劃信息,2011年,全國鐵路安排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這一投資計劃與2010年相當。據公開信息,2010年全國鐵路新開工項目97個,在建鐵路規模達到3萬多公里,全年完成基建投資7091億元。
按照全國鐵路工作會議的計劃,2011年將開工建設70個高鐵項目。其中高鐵和城際鐵路項目15個,區際干線和煤運通道項目26個,主要有北京—沈陽、北京—張家口—呼和浩特、哈爾濱—佳木斯、杭州—黃山、海南西環等高鐵,和上海—南通、西安—銀川、青島—日照—連云港、庫爾勒—格爾木、廣東西部沿海鐵路、九江—景德鎮—衢州等鐵路。此外,北京—上海、哈爾濱—大連、北京—石家莊、石家莊—武漢、廣州—深圳(香港)等高鐵,以及錫林浩特—烏蘭浩特、龍巖—廈門等鐵路將于今年建成通車。
至2011年底,全國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將由目前的8358公里增加至1.3萬公里,即在2011年實現新增高速鐵路運營里程4642公里。
王勇平表示,這是一個積極穩妥的計劃安排,既體現了鐵路建設的連續性,適應了在建項目合理的施工組織和資金需求,保證了鐵路建設整體平穩有序,也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此前也表示,鐵路建設規模要適度超前,而不能過度超前。
2011年頭四個月,在外圍經濟復蘇進程緩慢背景下,中國通過“控通脹、穩增長”保持了經濟平穩增長。但在物價水平持續高企、貨幣政策緊縮持續調控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增長可能呈現一定放緩跡象。經濟學家們建議,對這一問題,應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以應對。而鐵路投資仍可能是2011年維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所在。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2011年,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外需將有所回落,消費會保持穩定增長,投資仍是決定2011年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于澤稱,4月投資的增長主要來自鐵路和保障房建設。
地方政府和上市融資
占鐵路融資30%
按照鐵道部投資計劃需要在未來五年內,籌措共計2.8萬億的巨額建設資金。這么巨額的資金來源是否有保證呢?針對鐵路發展資金保障問題,王勇平說,“‘十二五’期間我國鐵路建設資金不能說沒有一點壓力,但總體說還是有保障的。”
王勇平介紹,資金保障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對鐵路投資逐年增加;二是通過鐵路運輸企業自身挖潛提效,增收節支,加強管理,增加企業資金積累;三是積極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合資建路,推進既有鐵路股份制改革,吸引大量社會資金投資鐵路建設;四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不斷創新融資方式與工具,多渠道、低成本融資。鐵道部總經濟師余邦利稱,地方政府和上市融資等方式籌資約占鐵路總投資的30%。
“今年一季度,中國鐵路總資產約3.41萬億,總負債約1.98萬億,資產負債率約為58%,仍處于可控范圍,我們能夠防止債務危機的發生。”王勇平說。
此前,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來源為稅后利潤和累計折舊、建設基金、債務融資等三種渠道。專家認為,利潤和折舊的來源將變得微不足道,盡管折舊在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虧損不斷加大,抵消了折舊增加。而鐵路建設基金雖能將保持平穩增長,但建設基金還是杯水車薪。
財政部網站顯示,2010年鐵路建設基金收入616.92億元,預計2011年鐵路建設基金收入648億元。鐵路建設基金主要用于三個方面:歸還鐵路建設長期貸款本息、用做擔保發行鐵路建設債券和直接投入鐵路建設。
目前來看,債務融資基本是鐵道部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今年以來鐵道部共發債700億元,其中200億短期融資券,300億超短期融資券,200億元中期票據。在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上有“本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的資金將用于鐵路建設、機車車輛購置及運營中的資金周轉”字樣。其中最近一次發債是5月19日,鐵道部在銀行間市場招標發行200億元5年期中期票據,而根據計劃,鐵道部未來一年內還可發行不超過300億元中期票據。根據鐵道部的計劃,該期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將用于鐵路建設和運營中的資金周轉及機車車輛購置。根據統計,近幾年來,鐵道部每年用于機車車輛及其他裝備購置的資金都在600億元以上。
“相對來說從市場融資上是短腿。通過購買股票進入鐵路行業,是個很好的途徑。”有專家表示,鐵道部還積極引進了保險、社保等擁有大額資金的戰略投資者,例如京津城際引進中海油、京滬高鐵引進平安保險等,這極大緩解了鐵路項目資本金籌集壓力。
不過,社會資本進入相對緩慢。2005年7月,為落實非公經濟36條文件,鐵道部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向非公有資本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客貨運輸、運輸裝備制造與多元化經營四大領域,同時制定了七條具體的扶持措施。
2010年5月7號,國務院正式頒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文件被民間稱作民營經濟的“新36條”,以便與2005年的相關文件加以區分。“新36條”實施一年來,盡管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5月19日表示,“新36條”發布一年來落實工作進展并不平衡,金融、鐵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進展相對緩慢。
2.8萬億元拉動效應
2.8萬億的鐵路建設投資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十二五”期間,今后幾年里鐵路建設的投資將超過2010年的規模,這將給鐵路基建、機械裝備、通信、電力以及旅游、酒店餐飲、商業零售等行業都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
鐵路基建投資在中國整體投資中直接占比大約為3%,但對下游領域的間接影響更為可觀。據鐵道部最新發布的《鐵道部2010年鐵道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含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機車車輛購置)完成8426.52億元,比上年增加1381.25億元、增長19.6%。基本建設。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7074.59億元,比上年多1070.12億元、增長17.8%。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完成投資7008.60億元,比上年多1038.42億元、增長17.4%。
專家分析,鐵路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不容低估,具備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可能。例如,中國鐵路計劃投資1000億元采購高速列車等機車車輛裝備。據專家測算,這千億元的投資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產生1萬億元的拉動效應。
據測算,鐵路建設投資每完成1萬元,需要水泥2噸、鋼材0.32噸、人工25個工作日。以京滬高鐵為例,京滬高鐵的鎮江段70公里的鐵路建設,需要碎石、水泥等約5億元的各類建材,直接吸納1萬余名農民工參與施工,而且還給當地帶來大量的農副產品、服務業等方面的需求。
“高速鐵路的投入建設不僅增加了水泥等原材料、零配件、基建以及機車等配套裝備的需求,而且使后續鐵路運營與物流產業受益。”某券商分析師表示,“鐵路基建首當其沖受益。”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鐵路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000億元,其中消費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創造了600萬個就業崗位。在鐵路建設中,有40%的投資可通過材料費、人工費等形式就地轉化為當地消費,并帶動機械、電力等相關產業發展。
同時,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將大大加強城市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加速市場經濟的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規模經濟,提高整體效率,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對優質外資的吸引力,使高鐵沿線相對落后的地區煥發巨大經濟活力,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與整合。
比如,京滬高速鐵路縱貫我國東部沿海七省市,連結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帶和滬寧杭長江三角洲經濟帶,大大強化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優勢和向西部推移的能力。首都周邊高鐵的規劃與實施,正在強力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建設。
此外,鐵路發展還將逐漸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促進各城市間的人員、技術和資金頻繁流動與融合,經濟合作機會與層次大大提高;不僅對鐵路沿線原有經濟基礎雄厚、客流量大、城際交流密切的城市經濟發展起到推進作用,而且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次級節點城市和小城市的影響更為顯著。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政軍分析,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中心的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避免了產能進一步過剩。但在今后宏觀調控政策中,還應積極采取措施,將重點放在優化“需求結構”和提升“產業結構”上,處理好基礎設施的公共物品供給和社會保障等公共物品供給的關系,處理好基礎設施發展和經濟發展階段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