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5月份迄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可能是幾年來最猛烈的一波跌勢,單周損失市值近千億美元。目前,以金屬、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場仍在劇烈震蕩,繼續挑動著投資人的神經。國際市場的表現也直接影響到國內大宗商品的走勢。國際油價的“上躥下跳”可能會導致國內油價進入一輪長時間的靜默期;基本金屬方面,在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下,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緊縮政策壓制需求,下跌空間仍然存在。
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普遍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前期漲幅過大有很大關系。隨著調整壓力不斷積聚,獲利豐厚的市場參與者們隨時都在找尋落袋為安的機會,而地緣政治、貨幣緊縮預期等作為誘因,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的震蕩。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輪大宗商品暴跌的表象背后,還有一個更需要引起關注的因素,那就是市場對于美聯儲量化寬松(QE)政策可能退出的預期,后者支持了美元近期的企穩走強。盡管美聯儲短期內還不會明確傳遞退出信號,美元可能還有反復,但近期的商品暴跌已經為投資人發出了警訊。
大宗商品“樂極生悲”
16日,大宗商品經歷了又一個跌宕起伏的交易日。當日美國收盤,標普GSCI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跌1.2%,定格在675.74點。而就在半個月前的4月29日,這個覆蓋了24種商品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還曾高達758點,創下自2008年7月以來的近三年高點。
“近期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印證了一個事實,即前一陣的大宗商品狂熱可能是一個泡沫?!睒藴势諣柸蚴紫洕鷮W家大衛·維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這輪下跌之前,大宗商品市場可謂熱得發燙。各類商品頻頻創下數十年乃至歷史新高。4月底,黃金價格連續刷新歷史高點,并一舉突破1500美元,最高達到1575美元附近;白銀價格逼近50美元,創下至少30年來的最高點。銅價在今年早些時候站上五位數大關。原油價格則在4月底突破110美元,創兩年半以來的高點。
和維斯持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幾周前就對記者表示,大宗商品總體上已出現“超買”,因此調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所謂“樂極生悲”。在近乎狂熱的暴漲之后,大宗商品市場過去幾周的跌勢也是數年來罕見的。在這波下跌的第一周,也就是截至5月6日的一周時間里,標普GSCI商品價格指數大跌11%,創下自2008年12月以來的最大周跌幅。據統計,僅在5月第一周,國際上各類大宗商品期貨以及ETF的總市值就蒸發了990億美元。
商品下跌與美元走勢密切相關
業界認為,促使投資人一下子瘋狂拋售大宗商品的“導火索”,來自多個方面。既有奧巴馬政府宣布擊斃本·拉丹這樣的地緣政治誘因,也有美國打擊期市投機的原因。另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也被列為打壓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之一。
不過,在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為“技術性”的重要因素被不少人所忽略,即美元近期的上漲。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這一因素才是導致大宗商品暴跌的“罪魁禍首”。
霸菱資產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科爾表示,近期有跡象表明,投資人開始更加擔心美聯儲即將結束量化寬松政策,并因此削弱了投資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的熱情。從時間點上看,還有一個多月,美國的QE2就要如期結束。
在5月第一周大宗商品暴跌期間,美元指數與CRB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負相關系數飆升至70%,而4月中旬僅為10%。這說明,這一輪商品下跌與美元的走勢有密切關聯。
從4月29日至5月16日,美元指數累計漲了4%;同期,標普GSCI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則重挫11%。
美聯儲退出步伐引發關注
瑞銀資深經濟學家、聯儲問題專家德魯·馬圖斯在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聯儲已接近于逆轉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取向的調整,不可避免地會對美元以及國際市場帶來沖擊,其中也包括大宗商品市場,這種沖擊的力度會非常大。
馬圖斯認為,美國經濟似乎已進入一種可持續的溫和復蘇模式。在此背景下,美聯儲開始將更多關注力放在通脹方面,當局可能采取某種形式的政策收緊,包括在6月底如期結束QE2,以及在明年年初啟動首次加息,而QE3的出臺則基本沒有可能性。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至少在眼下,還不能判定美元就此反轉,畢竟近期美元反彈也“受益”于歐債危機的再次惡化。而下一步歐元區可能繼續加息,從而壓制美元。另一方面,盡管經濟和通脹方面的形勢在朝著有利于政策收緊的方向發展,但美聯儲可能還沒有足夠的勇氣來公開宣布啟動退出。
目前業界的普遍預期是,隨著QE2在今年6月底結束,美聯儲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即將所購債券到期后的收益用于再投資。但加息可能要到明年。
就目前來說,維斯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這波大跌并不意味著大宗商品就此進入熊市,而只是長期上漲過程中的一次調整。當然,對投資人而言,這一波的商品暴跌也敲響了警鐘,即一旦美國明確啟動退出步伐,引發美元急速反彈,大宗商品市場可能再現類似的劇烈波動。(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