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五填海地功能定位構想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對澳門新城區五幅填海土地提出功能定位,建議將A區突顯城市門戶形象及打造成具有優質環境的多元小區,B區應將公共建筑及濱海綠廊結合,以展現新的城巿面貌,C、D區應成為生態示范區及關注山脊線的保護,E區興建基建設施及配合產業發展。
A區將成重要門戶
研究團隊因應五幅填海地的地理位置、面積、周邊環境,以及制約因素的不同,認為新城各區應扮演不同的城市角色,對每區提出三個不同發展方向。以位處澳門半島以東的A區,日后將是港珠澳大橋進入澳門的要道,將成為澳門重要門戶,面積約138公頃,為五區中最大。但由于部分區域受航空高度限制,研究團隊建議A區宜分區發展具特色的、宜居宜游的多元城功能,包括要突顯城市門戶形象,布置海濱公共綠地、文康體設施;或配以教育、衛生、康體等社會設施,形成商住的鄰里組團,并建議外港灣區通過景觀岸線優化,將A區與本島有機聯系成一個景觀整體,發展休閑文化灣區。
B區打造濱水商住
位處澳門半島以南,毗鄰南灣湖和新口岸兩個主要商住區的填海B區,面積約47公頃,團隊認為宜延續市中心的公共設施服務及文化、商業功能,并打造全新城市形象。但該地段面對一定的發展限制因素,包括地段面積、城市天際線等,更不應破壞南灣湖景觀,日后可成為澳凼岸城市北門戶。在發展方向上,建議要配置公共建筑用地,為優化澳門整體公共服務提供基本用地預留,以及延續和強化由科學館、文化中心至觀音像沿岸的公共性。另一方面亦要預留多元產業區,配合南灣湖一帶,配置商住用地,形成功能完整的濱水商住小區;或整體優化澳門公共服務體系,沿岸盡量留設較充足的海濱公園空間,并在門戶位置預留適量公共建筑和海濱公園用地。
CD區塑山海城市
位于凼仔的C、D區,面積分別33和59公頃,與凼仔沿岸有百米水帶分離,但受到小潭山航空導航儀及航空役權等高度限制,研究團隊認為宜發展公共配套設施完善的濱水生態小區,塑造山海城市特色,并保留山海生態廊道,以改善沿岸整體城市景觀等。建議方向認為要預留適量多元產業用地,發揮緊鄰珠海十字門商務區的優勢,以響應區域協同發展的需要,并充分發揮濱水資源,建設配套設施較完善的小區;或進行適度開發,功能以混合居住小區為主,建設配套設施較完善的小區。
E區布局交通基建
E區地處凼仔北角,毗鄰澳門國際機場及凼仔客運碼頭,面積達73公頃,同樣受到民航高度限制,及面對飛航噪音等,周邊環境受制約,團隊建議將該區發展成為濱水門戶示范區,及基礎設施樞紐拓展區。在方向上建議要滿足澳門城市門戶發展需要的交通樞紐、市政基礎設施等用地需求。結合濱水資源與區位交通條件,適量布局多元產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及留設較少海濱綠地與公園;或以集約方式促成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的復合布局,明確預留重要生態地與景觀走廊,在景觀顯著位置布置公共服務設施等;另一發展方向認為要利用澳門國際空港、北安碼頭資源,并結合北安區更新,形成多元產業綜合服務區,塑造澳門南部門戶標志性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