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王峰
“煤挖完了怎么辦?”
“中國第一產煤大縣”陜西省神木縣正在這個問題上未雨綢繆。在這個因煤暴富的地方,從2009年初起,煤炭支撐著全民免費醫療、免費12年義務教育及特殊人群免費養老的龐大民生保障體系。
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煤炭工業的稅費收入,是這一體系的堅實后盾。
但現在,情況悄然改變。
為了避免煤炭工業將來一旦耗竭后,諸種免費的民生保障無以為繼,地方政府開始探索資金的新來源。
不久,經由一位政協委員提議,用慈善基金方式解決未來民生支出難題,被迅速從參政者提案轉變為政令,從委員思路提出到政府付諸實施,不過半年時間。
高潮在3月28日募捐晚會上來臨。一夜之間,黨政官員、機關單位,特別是廠礦企業,就集齊了38.18億善款,這些善款連同政府后續的財政投入,將匯集進入“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官方預計最終規模將達到100億元。
在這巨大的基金池子中,不乏有關機構或個人“被捐款”。
神木“煤慈善”
雖然暴富后的神木,在經歷全民免費醫療的爭議和資源日漸枯竭的威脅下,不愿或即將無力以政府財政之力維系龐大的免費民生體系,希望探索新的路徑;但在這場以“去政府化”為目的的民生保障大戲背后,實際上還舞動著政府的政令大旗。
而新基金募捐的合法性,過于籠統的保障范圍,乃至政府主導的模式包括后續監管難題,都爭議四起。
變形的三大基金
3月28日的募捐晚會,神木縣體育館掌聲雷動,群情激奮,單位及個人的捐款額度不斷刷新,最后的善款總額定格在38.18億元。
這一數字令三大基金的首倡者訾誠亮吃驚。
訾誠亮為神木縣政協委員,人在西安經營企業的訾在電話中告訴記者,2010年6月神木縣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他和弟弟、同為神木縣政協委員的訾宏亮共同提案建立三大基金。
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將來神木縣的醫療保險、義務教育和養老具有持續性,“我們提出建立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三大基金?!宾ふf。
訾當初的設想是每個基金10億元規模,由政府財政投入15億元,社會捐贈15億元,“萬萬沒想到一下子就捐了38億。加上后續的政府財政投入,三大基金規模可以達到60億元?!宾ふf。
在訾氏兄弟的設計中,三大基金的用途非常單一,“比如醫療基金用于支持神木縣的免費醫療”。他介紹,在神木,信用社的貸款利率可以達到‘1分2’,10億元基金本金一年光利息就是1億多,再加上部分政府財政投入,完全可以滿足免費醫療需求。
數據顯示,2010年,神木縣免費醫療報銷費用為1.8億,12年免費教育投入1.7億,財政直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7000萬元,三項合計三億多元。
在建議提出的政協會議之后3個月,神木縣原縣長雷正西就任縣委書記。雷上任后3個月,在2011年1月,神木縣委發出《關于建立神木縣“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的實施意見》。
而這與訾氏兄弟此前的提案并不相符,訾誠亮告訴記者,“三大基金無論規模還是外延,都大為擴大”,3月28日,雷正西在第五次民營經濟工作會上說,力爭使三大基金在10年內達到100億元。
原提案中政府投入和社會捐贈各半的運作模式也變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
面對“外延擴大”的三大基金,訾誠亮不無憂慮,“‘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涵蓋的范圍太大,其中很多是其他專項政府財政資金應該解決的問題。
捐款總動員
可見的事實是,神木縣委的文件發出后,募捐行動立刻在全縣火熱展開。
縣委書記雷正西親任“三大慈善公益金”籌集運行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39位成員由各部門一把手出任。
當地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是籌款的對象之一。名義上自覺自愿的捐款被劃分為科級2000元、副科級1000元、普通600元三檔。
“一刀切”的做法難免引起異議,迫于壓力,神木縣此后對募捐標準做了調整,“把退休、離崗人員的集資量調低了很多”。
黨政機關的捐資標準也被帶到了學校等公共事業部門。2月28日,神木縣大保當中學舉行了捐款儀式,其中校長捐款2000元,其余領導1000元,教師600元。
這項為支持免費義務教育的基金,竟還引來了在校學生的捐款,大保當中學是“陜西省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項目學校”,學校發布的新聞稿稱該校學生共捐款5398元。
捐款的途徑呈多樣化。在神木縣重點產煤鎮大柳塔鎮,各個縣直派出機關被發動向臨街商戶捐款。一家招待所老板劉勝娟(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捐了4000元,但她甚至說不出三大基金的名字。
王峰
企業更是三大基金捐款的主力。3月28日,神木縣縣長黃建軍在第五次民營經濟工作會上稱,企業家個人認捐百萬元以上的有31人,認捐千萬元以上的有13人,認捐千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90多戶。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神木縣內煤礦企業幾乎被逐個動員,煤老板自身也很踴躍,該知情人士稱,“神木縣內的民營煤礦在經營上多多少少有些問題”。
在神木境內的央企、省企,更是出手闊綽。黃建軍稱,陜煤集團承諾5年捐資4.5億元,每年9000萬元。
但也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三大基金“小額捐款基本到位,但大額捐款更多還是意向性的”。
有神木縣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聽說一家企業意向捐款2億,但現在一分錢也不想捐了”。
此外,對于捐資的省級國企來說,捐款還面臨制度障礙。陜西省國資委收益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陜西省國資委下屬國企,在進行超過一定數額標準的社會捐贈前,必須經該處備案或審批。
這是2010年陜西省國資委下達的新規,目的是“防止企業以捐款為名行關聯利益輸送之實”。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王名坦言,雖然至今尚無法律明確規定和約束,但業界的共識很明確,“政府應當為慈善事業創造條件,提供制度保障,而不應介入捐贈行為,這已成國際慣例,并且為民政部所呼吁”。
基金優惠政策
事實上,神木縣將慈善與政府項目相捆綁。為吸引企業為三大基金捐款,開出了多方面優惠條件。
凡個人捐款10萬元以上或單位捐款100萬元以上的,給予政治榮譽,并在當地勒石留名;捐款500萬元以上的,則在當地以企業或個人名義修亭一座。其他優惠還有:土地使用,優先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等。
神木縣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一名喬姓副總經理告訴記者,2011年神木縣269項重點項目“基本已經落實”,至于今后的重點項目是否會向捐資會向捐資企業傾斜,“還不清楚”。
事實上,三大基金目前尚處于“胚胎”狀態。陜西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神木縣只是向該局進行過咨詢,尚未收到其申請設立基金理事會的書面材料。而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這一理事會必須經過陜西省民政廳或民政部審批。
這一說法卻與不久前神木縣政府網站上一篇答疑文章矛盾。該文章稱,“三大慈善公益金”報請省民政廳批準后,由神木縣管理。
而當記者就此事求證神木官方時,對方并未答復。
更有人在網上抱怨三大基金為政績工程,“神木縣煤炭儲量500億噸,2010年開采量才為1.6億噸,還要幾百年才能采完,擔心得太早”。而神木縣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人士則表示,支撐神木縣財政收入的民營礦企儲量不過40億噸。
也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神木縣在陜煤集團神南礦業公司中“持有可以發揮很大影響的股份”,但那些央企對神木的稅費貢獻“極其有限”。反而是民營經濟,貢獻了神木縣財政的大頭,為70%。這也部分解釋了地方政府緣何焦慮免費醫療等民生保障前景。
下一步,基金具體如何運營還是未知數。神木縣委書記雷正西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公益金的使用,目前主要是增值、做大規模,待今后需要時使用,由審計、監察、理事會、監事會予以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