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1年4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4月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這是央行今年的第二次加息,也是2010年以來第四次上調利率。央行曾分別于去年10月19日、12月25日和今年的2月9日三次上調利率。也就是說,央行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連續4次加息。
對于央行如此密集頻繁地上調利率,一般人認為是為了對付國內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壓力。然而,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筆者以為,此輪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當然也不排除一定的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加息非但無法解決當前的通貨膨脹問題,反而有可能使之更加嚴重。原因在于:
首先,對于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加息是沒有效果的。而且加息之后,一方面,會增加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必然會通過提價的方式將增加的成本轉移給廣大消費者。另一方面,加息可能把樓市、股市的資金擠到產品市場,從而進一步抬高各種產品的價格。
其次,對于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理論上講加息是有效的。然而實際情況是,目前絕大多數商品價格上漲并非其供求關系的真實反映,相反,其中人為炒作、哄抬物價是其主因。近兩年,無論是奢侈品如天價白酒還是日常用品如豆、姜、蒜等,都出現了成倍甚至數倍的上漲。難道果真是國人突然對上述商品的偏好增加?非也!由此可見,對于此類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加息同樣是沒有效果的。
當然,加息雖然對控制當前的通貨膨脹作用不大,但它不失為對國內長期負利率政策的一次有效糾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加息是一項正確的政策選擇,它可以有效降低廣大儲戶長期以來受到的利益損失。鑒于目前的利率仍然偏低,加息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3.25%,尚低于去年CPI 3.3%的平均漲幅,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1、2月份4.9%的CPI(多數機構預計3月份的CPI會突破5%達5.3%左右)更是相差甚遠。因此,如果不出意外,央行在年內應該還會有若干次的加息動作。
既然加息無助于抑制當前的通貨膨脹,那么我們該采取何種政策措施呢?筆者認為,對付通貨膨脹要對癥下藥。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由小部分的由人為因素帶來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和大部分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構成,而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是輸入性通貨膨脹。因此,從短期來看,我們應該堅決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的不法行為。從中期來看,我們應該逐步有序地讓人民幣自主升值。從長期來看,我們更應該和國際社會一道,對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做出合理調整。
第一、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的不法行為。和以往通貨膨脹不同,此番價格上漲幅度最大的不再是肉、蛋、蔬菜等,而是一些如豆、蒜、姜等能夠長時間保存的農產品。“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辣翻天”等網絡流行語,就是對此最形象、最確切的反映。這些農產品的需求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根本變化,少數投機商的惡意操縱是其價格上漲的幕后推手。據有關媒體報道,一些投機者低價收購上千噸甚至上萬噸大蒜囤入冷庫,囤積數月后價高時出手,在中牟取暴利,因爆炒大蒜就產生了六七位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則更多。因此,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對于上述囤積商品、哄抬物價的不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除了沒收不法商販的違法所得,還要處以5-10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二、逐步有序讓人民幣自主升值。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國際石油、鐵礦石等生產資料的依存度也日益提高。這些產品的價格一旦上漲,就必然會給我國帶來非常大的通脹壓力。盡管有人會有不同意見,但筆者認為,對于這種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人民幣升值。顯而易見,升值之后,用同樣的人民幣可以換回更多的美元并購買更多的石油、鐵礦石,從而有效緩解國內的通貨膨脹。“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和各國的實踐均表明,本幣升值有利于抑制國內通貨膨脹。” 況且,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民幣升值也必然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由于升值會打擊到我國的出口、也不能由于近年來美國一直逼迫我們升值,我們就堅決抵制,我們應該順勢而為,主動讓人民幣有序升值。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合理調整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在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是全世界的貨幣,而美聯儲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世界中央銀行”。然而,作為的“世界央行”的美聯儲并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它在做決策的時候僅僅依據的是美國的國內形勢,而不管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什么樣的影響。近年來,美國持續執行的量化寬松政策,就給其他國家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困難。而中國作為全球持有美元儲備最多的國家,其受到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
這再一次印證了本人的一貫觀點,即美國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針對中國的,都是服從于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的。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解體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美國日益視中國為其心腹大患,并制定了“遏制中國”的戰略,先后對中國發動了人權、石油、糧食等多場戰爭。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筆者就在《美國八錯誤經濟政策致危機 國際金融體系須改革》一文中明確指出,金融危機很有可能是美國公然發動的一場掠奪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財富的金融戰爭。如果說美國發動金融危機還有所顧忌、含蓄的話,那么第二輪量化寬松就顯得更加明顯、更加赤裸裸。筆者將美國的兩次行為分別稱之為“七傷拳”和“降龍十八掌”。因為上次金融危機畢竟使美國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此次量化寬松對美國經濟有利無害。
因此,鑒于美國這種不負責任、甚至是以鄰為壑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做出有力的回擊。這就是對當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合理調整,逐步削弱美元國際貨幣的壟斷地位,大力提高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發言權。當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然會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需要我們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金磚五國”等與我國關系比較密切、有著類似利益訴求的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武鋒 國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