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本輪物價上漲中食品價格占大頭,因此百姓感覺明顯
記者: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有一點溫和的通脹并不可怕,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能不是這樣,為什么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覺和反應更強烈?
姚景源:這就涉及本輪物價上漲的結構性特點。
這一輪物價上漲是食品價格占大頭。2010年11月的CPI漲幅中,食品價格的上漲占了74%。汽車、電視雖然在降價,但是汽車、電視沒有人天天買,食品要天天吃,蔬菜要頓頓消費。因此,食品價格的上漲沖擊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沖擊低收入群體。中國的恩格爾系數,也就是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城市在36.5%左右,農村是41.0%左右,比發達國家高20多個百分點。生活水平越低的人,恩格爾系數越高,受食品價格上漲沖擊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這次國務院出臺的16條,不僅有保障供給,整頓流通,維護市場秩序,還有很重要的一條,給低收入人群發放補貼。
記者:最近網上有一個帖子,是杭州的一個網友和美國波士頓的一個網友把兩地的21種食品和汽油價格進行了比較,結論是杭州有12種商品比波士頓貴,您怎么看這件事?
姚景源:像青菜這樣的商品,中美兩國的保鮮、流通等很多成本都不一樣,不好比。國際比較一般用購買力評價法,都是用標準規格一樣的商品進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要比較一個國家的價格,還要看供給與需求。大家都知道美國科技是世界第一,其實美國農業也是世界第一,不光是產量,它的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程度都是世界第一。美國農產品價格占有一定優勢是正常的,是人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我們農業基礎太薄弱,遠遠落后于美國。所以,我覺得這種比較雖然沒有太大的經濟學的意義,但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問題,今后還是要加強“三農”工作的力度。
就拿農產品流通體系來說,全世界綠豆、大蒜都不會成為投資品,但我們確實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說明什么?說明我們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太薄弱了。大家都講香港有些東西比大陸便宜,但香港的農產品都是大陸去的,為什么也會比我們便宜?這主要就是流通環節的問題,人家有一個完善的流通體系,環節少。
黨中央講了這么多年“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次物價上漲真的讓很多人認識到了,農業是重要基礎,農業穩,天下穩,糧價穩,百價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