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當你匆忙邁進2011年的門檻時,可曾想過剛過去的2010年給你留下了哪些啟示?
什么商品最受歡迎?什么市場最有“錢”景?哪種投資最受追捧?有多少人想買房?房價還能降嗎?人們最擔心什么,最關注什么?
對于這些問題,《CCTV2010經濟生活大調查》試圖給出答案。由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聯合開展的這項調查涉及104個城市、300個縣,發出了10萬張問卷,回收率超過80%。
“從回收率來看,數據最終反映的結果是能夠充分代表中國13億人的想法,能夠涵蓋960萬平方公里的狀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說。
已經第五次參加《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的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2006年到2010年,累計50萬人次的調查,為了解民生提供了依據。
2011年伊始,以2010年回收的8萬余份調查問卷為藍本,潘建成與《中國經濟周刊》一起解讀中國百姓的經濟主張。
“漲時代”來了嗎?
2010年末,有人發出“除了股市,什么都漲”的感慨。從“豆你玩”、“蒜你狠”到“糖高宗”,再到電價、水價、油價的紛紛上調,還有久控不下的樓市,讓各地居民感到生活成本的增加“無處不在”。體現在調查中,關于“2010年最關心的三個事件”,“物價上漲”以72.9%的比例高居第一。
國家統計局2010年12月11日公布的11月經濟數據顯示,當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1%。雖然2010年12月份 CPI還沒有公布,但是潘建成預計,2010年全年CPI平均值約為3.3%左右。
“這樣的CPI在歷史上看,并不是高指數。”潘建成說,“單就物價上漲幅度來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平均CPI上漲都超過了5%,其中有十多年的CPI上漲都超過了6%。”
既然2010年的CPI均值在歷史上并不算高,2007年、2008年的CPI也都明顯高于2010年,但是為什么老百姓感覺物價上漲很厲害?
潘建成認為,首先要澄清的是,久控不下的樓市并不在CPI的統計范圍內,有些老百姓以為樓市上漲也是“通脹”,也歸CPI管是不正確的。
另外,潘建成表示,居民感覺物價上漲的很重要原因,并不是基于真實供需關系的變化,而是每個人都感覺“物價要漲、要漲”的心理通脹預期。“預期改變了供求,賣的人不賣了,囤起來;買的人多買,超過了需要,導致價格上漲。比如前一陣子的食用油漲價,如果每個人都去買兩三瓶油,短時間內會造成油價的上漲。”潘建成說。
央行在2010年末的加息,和年內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潘建成認為除了將其看成是政府管理通脹預期、減緩流動性過剩的措施外,同時也表明了決策者對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如果認為會存在經濟"二次探底"、"經濟明顯回落"的情形,政府一般不會收緊貨幣。”潘建成說。
最愛商品是汽車居民最愛買什么?
答案是汽車。在2008年、2009年的調查問卷中,汽車在“明年購物計劃”中連續兩年位居首位。事實也印證了調查結果: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突破1300萬輛,2010年預計突破1700萬輛。
在2010年調查問卷中,對“未來五年您會在哪些方面增加支出?”一項,汽車以43.7%的比例奪冠。
對此結果,一些專家認為汽車熱銷是靠“積極的政策因素”(購置稅優惠、小排量車補貼等),但潘建成認為,汽車增長背后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長。“汽車銷量爆炸式的增長,五六年前在北京發生過,現在又在二三線城市形成了洶涌的熱潮。”潘建成說。
潘建成舉例說,2009年遼寧某地城鎮居民收入與上海居民收入水平相差10年,但車價是10年前的一半,因此,綜合來看,兩個城市老百姓實際用車水平相差五六年。
調查中,計劃買5萬元以下價位汽車的人最多,占32.8%,價位越高,選擇的人越少。
潘建成說,不排除少數人“一步到位”的購車理念,但調查結果更符合多數人買車時“從低到高”漸進式的規律,“這再次印證了汽車消費不是因為積極政策支持,而是因為消費結構、收入的升級。在二三線城市居民開始買第一輛車時,一些一線城市居民已經開始購買第二輛車和對車更新換代。”潘建成說。
2010年末北京針對交通治堵出臺“限購令”,每月2萬余個小客車配置指標是否會影響到北京車市?
潘建成解釋,從數量上看,減少已成定局,但需要明確的是,北京限購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成為影響交通、民生的社會問題。“從全國汽車消費的總量上看,北京少賣出幾十萬輛汽車并不能影響中國汽車消費增長的大局。2010年可能達到1800萬輛汽車消費規模。”潘建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