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這輪物價上漲成因復雜,總體來說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根子”還是在于流通中的貨幣太多了。如果說,2010年針對物價上漲所實施的調控措施,相當于對病人的“急救”,那么接下來的2011年,要做的就是“對癥下藥”根治病痛。
誰的貨幣
“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這是美國尼克松總統時期,任財政部長的約翰·康納利的一句名言。這一論點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當前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問題。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貨幣超發,引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恐慌性上漲,進而推高全球商品整體價格,并傳遞到中國。
對于輸入性通脹壓力,專家認為,應對舉措之一就是讓人民幣幣值保持一定的升幅。資本流入無非是想換成人民幣,若人民幣升值,它能兌換的人民幣明顯減少,資本流入的沖動就變小了。
“人民幣匯率還應該增加彈性,同時,至少在今后六個月當中,總體上應呈一個升值的態勢。”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由于匯率可以非常有效地對應“進口通脹”,尤其是進口大宗商品。“很多大宗商品價格在過去四個月當中已經上升了20%左右,如果匯率能夠升值5%,對于人民幣進口產品價格將產生直接抑制效果。”他說。
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哈繼銘也表示:“人民幣匯率如果選擇保持不動,在物價上,我們就要做好準備忍受比較高的通脹壓力。”高盛全球團隊預測,明年人民幣匯率將升值5%-6%。
長遠著眼
對于此番CPI快速上漲的直接誘發因素——農產品價格暴漲,則需“組合拳”應對。
今年物價上漲,是與我國經濟恢復性增長相伴隨的,是多種因素的集中爆發。在房地產市場遭政府“特別關照”的情況下,無處安放的流動資本“四處覓食”。因自然災害導致的所謂部分農產品“供需吃緊”,成了價格上漲的正當借口,而其背后實則是大量游資的投機爆炒。
對此,政府多渠道增加國內糧食及農產品供應,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搞好運輸調配,推行綠色通道,促進供需相對平衡。同時,金融、工商、物價等多部門“總動員”,嚴打炒作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等違法違規行為。系列舉措下多數農產品價格應聲回落。
此外,還應看到深層次的因素。應該說,農產品此番價格上漲具補漲性質。抑制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還需著眼于長遠。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稱,政府在調控農產品價格時需注意平衡好城市居民和廣大農民的利益。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表示,國家財政應該適當向改善民生傾斜,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措施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溫桂芳也建議,應在收入分配領域對低收入群體的利益進行調節,在進行資源價格改革的同時,應同步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或補償機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