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全球貨幣戰爭硝煙未散 資本逆流風險高懸

2010年12月24日10:5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資本流動 資本流向 資本流入 全球流動性 戰爭 資本管制 新興市場 2010年 全球經濟 經濟體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2010年,貨幣鏖戰年。

新一輪美元貶值拉開大幕,采用浮動匯率機制的貨幣“被升值”。量化寬松釋放的流動性持續涌入新興市場,通脹、資產價格飆升等問題隨之引發,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難度。

展望2011年,全球貨幣戰陰影尚未散去,新的匯率格局形成信號仍未釋放。長遠來看,更需警惕的是貨幣戰爭第二階段——資本流動逆轉引發的風險。

□本報記者 盧錚

“美元陰謀”未終結

2010年美元的全球“匯率戰”策略十分明顯。美元通過匯率貶值撇債的意愿突出,帶來的是其他采用浮動匯率機制的貨幣“被升值”。

年初,美國首先將矛頭對準人民幣,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屢屢施加壓力。6月以后,美元加速下跌,美元指數可謂“跌跌不休”,從88.7的高點一路下瀉到11月初的76左右。

“美元策略”至此還不算完。美聯儲11月3日拋出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決定在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雖然美元得以支撐有一定反彈,但美聯儲再次開動印鈔機引發新一輪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擔憂。

從韓國到巴西,從泰國到新加坡,全球許多經濟體都感到本幣對美元升值的強大壓力。美元貶值帶動其他貨幣升值,對這些經濟體出口甚至金融安全與穩定,都構成了挑戰。山雨欲來,各國央行先后投入到這場匯率大戰中,反過來被迫采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壓低本幣匯率,最終形成了看似“貨幣戰”的局面。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連續開動印鈔機,分明是以“私人債務國家化”,然后將“國家債務國際化”,力圖通過貨幣貶值和輸出通脹化解債務,處理本國經濟累積的過度負債問題。G20峰會和APEC會議紛紛提出,避免出現全球競爭性貶值,保持匯率穩定。然而這并沒有令貨幣戰偃旗息鼓,在美國QE2和全民減稅計劃作用下,2011年貨幣戰的陰影并未散去。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2008年是控制金融危機,2010年轉入金融危機形式的轉嫁階段,競爭性和風險性明顯擴散和轉移,突出特點是美元調整性擴大并且超出技術規律。然而無論控制危機還是轉嫁危機,都沒有脫離主導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元。美元不是面臨危機論和崩潰論,相反,美元霸權性和獨霸性面臨強化和充實。美國正在輸出一種新型金融危機的概念,這種新型金融危機已經逐漸脫離美國因素,而轉向歐洲、亞洲甚至中國。

新興市場高燒不退

正是美元貶值,美聯儲不斷的量化政策導致熱錢加速流入新興經濟體,通脹、資產價格飆升等問題隨之引發。

金磚四國無疑是輸入型通脹最嚴重的受害者。今年11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5.1%,同期俄羅斯通脹上漲7.6%,印度上升了9.6%,巴西上漲5.25%。最駭人聽聞的是,阿根廷11月份的通脹率達到40%。幾乎所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都普遍存在著本幣對發達國家貨幣的升值壓力很大,但其國內購買力卻越來越弱的經濟現象。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在貨幣政策之路上分道揚鑣。匯豐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西方越是實行量化寬松,新興市場將越是實行量化緊縮。”

為對抗通貨膨脹,新興經濟體相繼啟動了加息“閥門”以降低經濟熱度。2010年印度央行六次加息,巴西央行一年中累計加息200個基點;中國央行一次加息、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各大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達到18.5%的歷史高位。發達國家恰恰相反,由于經濟復蘇乏力,利率政策近零也沒有刺激作用,最后只能選擇擴大所謂的量化寬松規模。

在西方國家量化寬松的政策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面臨兩難選擇:現在提高利率可能會引起更多的資本流入,而不提高利率通脹和資產泡沫會繼續發展下去。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指出,未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史無前例的“熱錢”流入壓力,如果應對不當或者措施不力,會對自身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下一階段,隨著全球流動性過剩加劇,國際資本套利行為將更為頻繁,可能進一步增加國內商品及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加大宏觀調控難度。

警惕資本逆流

在經濟學家看來,對新興市場國家而言,輸出通脹之憂雖近在眼前,但未必是貨幣洪災最大的沖擊,更應引起警惕的是貨幣戰爭的第二階段——資本流動逆轉。

實際上,就在熱錢大量涌入新興市場的2010年,資本流向也曾數次發生反復,其流向與A股市場走勢以及美元動向高度相關。尤其是在幾次美元突然走高之時,美元低息套利中斷,資金會突然大量撤出,給新興市場造成較大沖擊。畢竟說到底,防范熱錢流入最根本的原因是防范其撤出造成的金融動蕩。因此,周小川才會提出要將其圈進“池子”中,降低其進出帶來的影響。

“正如大澇之后常有大旱一樣,以重新收緊貨幣政策為特征的貨幣戰爭第二階段將引發大規模的資本流動逆轉和債務危機。”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

以史為鑒。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沖擊”引發西方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的貨幣戰爭中,西方主要經濟體步入“奔騰式通貨膨脹”時期,利率水平提升則相對滯后。然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場后發國家債務融資的盛宴便因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鐵腕推行的緊縮貨幣政策而告終。歐美貨幣市場利率快速上升,債務融資條件急劇惡化。

以1982年墨西哥無力償還外債而引爆全球性債務危機為開端,上世紀八十年代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的重災區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科特迪瓦等國相繼陷入“失去的十年”。

類似的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也曾重演。由于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不景氣,資本流向拉丁美洲和亞洲,造成這些地區國家資產泡沫、通貨膨脹、實際匯率上升、經常項目逆差擴大,當這種趨勢發展到一定程度,投機資金感到這些國家貨幣已經高估就大規模撤走,從而觸發了1994年和1997年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危機。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表示,通脹已經成為新興市場頭號問題,對中國來說,要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同時調整匯率政策,實行名義升值,擴大匯率彈性。亞太地區也要加強匯率政策協調。與此同時,加強資本管制極為重要。未來有必要的話,可以考慮對短期資本流入實行無償準備金制度,甚至不排除對短期流入征稅。

更為重要的是,要擺脫國際貨幣體系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就必須對當代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向松祚表示,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實現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多元化,逐漸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為此,全力推進地區貨幣金融合作、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可能是唯一選擇。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