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王羚
簡單地把農村戶口轉成城市戶口,并不等于城市化;土地的城市化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面對土地財政引起的地方政府城市化沖動,更需要警惕農民成為城市化的利益受損者。
中國社科院昨日公布《201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下稱《藍皮書》),多位學者在發布會上提出上述警示。
警惕城市化損害農民利益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城市化是繼工業化之后又一個重大的發展動力。《藍皮書》關注到彌漫在地方政府中間的城市化沖動,而這種沖動的一大原因在于土地財政。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昨日分析,在城市化當中,土地的城市化成為地方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土地的升值幅度和潛力很大,對地方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土地的被工商化過程,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化。城市化比例是以人的城市化為標準的。”李培林說。
《藍皮書》同時敲起警鐘:不能再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實現城市化和快速發展。
李培林強調,城市化過程的本質是要使農民富裕起來,不能以農民的貧窮為代價實現中國城市化過程。
由于難以實現人的城市化,一些地方目前正在進行的城市化被稱作是“半截子城市化”。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影響,比如農民工消費模式無法改變,因而這部分內需不振、經濟發展潛力難以充分發揮等。
農民工難以轉成市民,除了現有戶籍制度以及相關福利制度的障礙外,生活成本過高是一個重要原因。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章錚的調研,從目前城市的生活成本來看,30歲以上的農民工基本沒有可能定居城市。
加深城鎮化不能光靠轉戶
為了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重慶等地正在推廣戶籍制度改革,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
但《藍皮書》提出,轉移戶口不等于城市化,必須同時做好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等各樣配套政策。
據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介紹,很多農民工的轉戶意愿并不強烈,原因包括,在實際操作中農民工的落戶地往往在中小城市甚至城鎮,以及城市房價過高、農村土地價格日漸上升等。
根據他們此前的調查,平均只有25%的農民工愿意轉為非農戶口,主要為了解決孩子教育等問題。這一結果與此前中山大學等學校聯合在珠三角九城市和長三角十城市對農民工所做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張翼指出,農民工進城的擔憂在于福利待遇的不公平。他分析,城市資源的配置不公平,使得城市人口占有了很多公共資源。農民工認為,與其在城里做窮人,不如在農村里消費,感覺生活更加體面。
李培林認為,很多地方戶籍制度試點都表明,改變戶籍并不能真正解決農民的市民化問題。他們還是要能就業,要在城市里買得起房子,能夠加入城市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系,能夠在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
為此,《藍皮書》建議,中國城鎮化道路應該走常住人口的道路,不應該把轉移戶口作為加深城鎮化非常重要的配置。要真正把戶籍與轉戶農民的保障福利聯系起來,同時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