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常備藥——
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強化住房保障
細觀各地政策,在增加住房供給、強化住房保障上,步調基本一致。各地都制定了較為完備的用地計劃,加大住房用地供應,提高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的比例。從各地公布的土地供應計劃和今年的新開工情況看,未來一兩年的市場供應十分充足。加上購房者觀望、限購等措施的實施,樓市供求關系正在發生逆轉,供求緊張的矛盾將得以緩解。
“調控的目標應該是住有所居,是讓中低收入家庭、夾心層也能住上房子。調控不應僅是房價,更應是結構調整,要將重心放在保障房的建設上,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改變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之間的比例。讓不同收入的家庭都能擁有相應類型的房子。”顧云昌說。
顧云昌認為,各地應根據當地中低收入家庭和外來人口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確定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比例。特別是要大力發展覆蓋范圍更廣的公共租賃房,解決“夾心層”住房困難。
長效藥——
繼續強化調控、深化改革
據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雖然上漲,但漲幅縮小,11月份的環比漲幅低于同期通貨膨脹率的環比上漲幅度,可以看出調控政策還是取得初步成效的。”對此,顧云昌也認為,“評價調控政策,關鍵要看對調控的目標定位如何,我們現在缺乏一個共識,如果目標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那么調控已很有成效,如果是降低房價,那么顯然還有待努力。”
不可否認,在當前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大的情況下,樓市調控考驗著各地政府的能力和決心。實際上,地方政府在樓市調控中也處于兩難的境地,既要遏制房價、保障民生,又要穩定市場,促進經濟發展。
“地方進行保障房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土地出讓金,而且許多城市的財政收入也主要來自土地,因此要考慮通過開征土地稅、改革土地出讓制度等改變土地財政的發展模式。”顧云昌說道。
秦虹表示,調控樓市既要有地方政府長期的制度建設,也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相應的制度改革。如改革完善現有的土地和住房供應制度,加快推進房產稅試點,進一步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和規范等。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要實現平穩健康發展,仍需繼續進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