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國產服裝設計普遍存在“國內一般品牌抄國內大品牌,國內大品牌抄襲國外大品牌”現象
韓妹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樣的現實早已遠去。現代人對服裝消費需求的迅速擴大,已在中國造就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服裝產業。數據顯示,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就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
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顯示,限額以上服裝批發和服裝零售業銷售額,2008年已達到5244.1億元,比4年前增長了69.6%。其中,服裝零售額增長迅速,4年增長了1.39倍,達到2655.6億元,。
在今年7月舉行的“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聯合發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透露,我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內銷產值增長了28.26%,創造了歷史同期的最好成績。
我國服裝業的逐步壯大,還體現在對外出口增長上。《人民日報》的報道顯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達32.71%。今年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然而,近年來,盡管我國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在不斷增強,也出現了不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著名品牌,但這些品牌仍缺乏國際競爭力。
據悉,同樣精工細料的服裝,國內的品牌利潤只是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有專家表示,我國服裝業仍然處于供應鏈的低端,缺少原創品牌成最大軟肋。中國企業雖掌握了世界上最頂級的服裝加工技術,但多數是靠數量擴張和廉價勞動力等低成本優勢與國際品牌競爭,品牌文化、經營和物流環節等都沒有達到國際品牌的水平。“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A380空客飛機”的尷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我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低,還體現在原創能力欠缺和設計水平低等現狀上。有業內人士指出,國產服裝在設計方面出現大量模仿和抄襲,普遍存在“國內一般品牌抄國內大品牌,國內大品牌抄襲國外大品牌”現象。
這一現狀,也導致一大批國內中小服裝企業,在剛剛過去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破產、倒閉。如今,在棉價上漲壓力下,國內服裝企業又將面臨新的考驗。
不過,有分析認為,這些壓力對我國服裝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服裝消費正向品牌化時代邁進,中國服裝業應繼續推動服裝品牌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服裝企業只有及時把握消費者心理,不斷求新求異,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曾指出,目前我國服裝業已進入大力發展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時代。走品牌之路,推進中國名牌戰略,才是中國服裝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今年3月召開的“如意·中國服裝論壇”上,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呂志華表示,有創新能力的服裝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注冊商標的方式,把企業的品牌和技術涵蓋到商標里,通過商標的運作提升品牌附加值。比如在服裝行業中,奧地利的“莫代爾”是一種面料制作工藝,由于注冊了商標,我們的企業如果使用“莫代爾”這個名字,就得為商標注冊人提供使用許可費。
而對一些實力不強的小企業來說,可以依靠個性化的原創設計來提高產品附加值。據了解,淘寶網上就有很多店依托小型服裝加工廠,推出一系列個性化的服裝,有的款式一天就能賣出幾千件。
此外,服裝品牌的文化內涵,已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關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今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0.8%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很多人消費的是符號,而非商品本身。
今年4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陳少峰教授,在“后危機時代中國服裝產業發展趨勢”高峰論壇上提出,從服裝業到時尚業,關鍵要靠創新和創意,通過文化創新提升時尚產業的價值。服裝企業的文化創意能力,產業鏈整合以及快速反應能力,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據《經濟日報》11月5日報道,英國貿易投資署日前發布的《英國時裝行業價值》報告稱,時裝行業對英國經濟的直接貢獻為210億英鎊,間接貢獻為160億英鎊。英國時裝行業直接雇員81.6萬人,是所有創意產業中雇員最多的行業,其產值在英國81個行業中排名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