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為后續供應量的增加贏得時間。”昨日(10月21日),在中房指數研究院舉辦的2010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華東發布會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如是說道。
秦虹說這番話的大背景是,已在14個城市出臺的“限購令”遭到來自房地產業的諸多 “議論”。她暗示,限購令是 “一定時間內的”,并非持續性的長久政策。
業內熱議“限購令”
此前,上海等地在“限購令”出臺后,非但沒有令成交量迅速下降,反而較9月份有所上升,多個新盤開盤當天就賣掉60%以上。
上海一些房地產業內人士認為,“限購令”讓人感覺房子更加稀缺,雖然可能抑制樓價暴漲,但作用非常有限。在北京,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說,單靠“限購令”等輔助性政策,調節房價的力量是有限的。華遠總裁任志強也在博客里呼應說:“如今明知是供求矛盾造成的結果,卻用限制購買而非增加供給的方式去對付,又豈會有好的結果?”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直接表示,“限購令”沒什么作用。
成交量放大,加上業內人士的質疑,使剛剛“出生”才半個多月的“限購令”,便面臨著“夭折”的可能。
秦虹:非長久政策
為此,秦虹昨日表示,采用“限購令”手段抑制房價,主要因為房價上漲和成交量攀升并不僅是房地產自身的變化所引起的,還有眾多的外部因素支撐,比如長期的負利率環境、投資渠道有限、熱錢流動等,這些因素短期內不能解決,因此,必須采取行政手段抑制當前快速“膨脹”的房地產價格。而且,行政干預在一定程度上要比經濟手段的效果更好。
秦虹暗示,限購令是“一定時間內的”,并非持續性的長久政策。“一定時間”取決于新增供應是否能及時趕上需求。
根據秦虹的觀點,“限購令”的時限和供應量有非常大的關系,尤其與土地供應的關系最大。她隨后給出的一組數字顯示,目前各地的土地供應并不平衡,雖然整體在增加,但個別城市仍是負增長。1~9月,全國土地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增長49%,但增加的成交量主要是在4月份 “國10條”出臺之后,“和去年同期相比,8、9月份土地成交面積反而是負增長。”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楊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