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緊繃的開發貸風險鏈條已經引起銀行業監管部門的高度警覺。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獲悉,銀監會辦公廳上月向全國銀監系統、銀行系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下發了《關于提示房地產企業規避調控政策有關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認為:“一些房地產企業采取各種形式規避監管、套取銀行貸款,影響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執行效果。”《通知》列出了四種房地產企業規避監管的表現形式,同時要求“切實做好房地產信貸管理、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多數銀行家們認為房地產行業的短期風險正在積聚,特別是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鏈條效應應予以重視。
四個“花招”
“盡管調控政策已經很嚴了,但開發商總是能找到應對的手段。”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因為預期房價仍將上漲,開放商拖延開竣工時間、捂盤惜售的現象依然存在。
《通知》列出了目前房地產開發商慣用的四個“花招”
一、通過分期開發,規避《閑置土地處置辦法》有關“超過合同約定的動工日期2年未開發,應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規定。由于缺乏對土地開發項目竣工時限的規定,房地產企業可以在開工后,采用分期開發方式,一再延遲后續開發時間。
二、通過分期或推遲領取預售證,規避“領取預售證后10日應開始銷售”的規定。
三、通過抬高申報價格,規避“要嚴格按照申報價格明碼標價對外銷售”的規定。有的以抬高后的申報價格為依據,變相“捂盤惜售”,有的給實際銷售時隨意調整價格留下空間。
四、變相繞開央行、銀監會頒布的相關規定。具體表現在:通過關聯企業統一貸款后再周轉用于房產項目,規避“商業銀行不得向房地產企業發放用于繳交土地出讓金貸款”的規定。
今年8月,國土部和銀監會披露了全國閑置土地名單,意在對開發商的種種投機行為進行遏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開發商依然“頂風作案”。
顯然,上述前三種手段正是這些開發商的慣用伎倆。
而上述第四種手段,也屬于監管部門的重點防范對象。早在2008年,央行、銀監會就曾出臺《關于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禁止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專門用于繳交土地出讓價款的貸款”。
對癥下藥
針對開發商的這些手段,《通知》提出要結合監管要求,切實做好房地產信貸管理,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
該監管要求主要有:“不對囤地、捂盤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新增貸款”、“對78家不以房地產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對非在建工程為抵押貸款的一切項目不受理授信申請”等。
業內人士指出,相對于不斷加碼的住房按揭調控政策,開發貸的調控稍顯穩健,但開發貸的風險卻一直高懸。銀監會2009年年報也認為,2010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中的不審慎行為可能加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鏈條效應或將重現,信用風險隱患可能上升。
事實上,這個鏈條不僅是一個開發貸款的問題,還包括上端的土地儲備貸款/下延的住房按揭貸款,資金鏈條環環相扣。一旦某個鏈條斷掉,就是一個大面積的風險,對整個銀行業破壞較大。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授信部高管認為,在一些熱點城市,房屋的租售比指標都遠遠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住房投資的非理性因素持續存在,所以必須對這個行業保持高度警惕。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聶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