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5日訊(記者李雨思)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內棉花價格遭遇大幅快速上漲,背后投機炒作身影隱現。今日,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成員企業理性分析棉花及棉紡織形勢,不盲目爭收搶購,不參與哄抬價格。
此輪棉價暴漲始自去年年底,2009年10月份棉花現貨價格12000元/噸,目前已漲至近24000元/噸,一年間價格翻了一番,達到1999年放開棉價以來十年間最高紀錄。其是自今年9月中旬后,棉花儲備投放競價、期貨、撮合價格急劇飚升,帶動新棉收購價格快速上漲。產棉區出現棉農惜售、收購企業高價搶購現象,市場風險凸顯。
中棉協分析當前棉花供需情況時稱,2010年度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略有減少,總產量較去年有較小幅的下降,上市時間有所推遲,雖然棉花供應存在較大缺口,但國家已經及時、足額地發放了棉花進口配額,并階段性地增加了儲備棉投放,緩解了國內棉花需求暫時緊張的矛盾。
從全球棉花供需形勢看,美國、印度等國棉花產量有較大幅度增加,世界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紡紗產量及紡織品服裝出口雖繼續保持增長,但在原料成本大幅增加,以及貿易保護主義、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壓力下,存在較大不確定因素。此外,由于氣候影響,今年棉花品質普遍下降,高等級棉花減少,人為搶購超水棉和混等混級棉花,更加大了質量隱患。
農業部、統計局等部門調查數據顯示,棉花產量同口徑比較,下降幅度在4%左右。全球棉花豐收,產量增加300萬噸以上,供需基本平衡。
近8年來市場上出現過兩次棉價暴漲,上一次是2003年9到10月,主要產棉區連續陰雨,對棉花產量的悲觀預計推升了棉價,中儲棉大量進口棉花,但漲價持續時間較短,導致了中儲棉巨虧。中棉協要求企業會員深刻吸取2003年度的教訓,全面分析棉花及棉紡織形勢,客觀判斷國內外棉花市場走勢,認真重視可能出現的市場變化和由此引發的市場風險,不盲目爭收搶購,不參與哄抬價格,防止棉花市場價格出現大起大落。
據了解,10月14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已召開棉花宏觀調控聯席會議,進一步分析形勢,研究穩定棉花市場的措施。紡織工業協會、家紡協會等相關行業協會已下派調研小組,研究棉價暴漲的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