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而在最具權威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中國被劃分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大類中的“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一組,中國的人均GDP水平相當于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二分之一。
評估中國:成就并挑戰
“中國政府及時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不僅使本國在2009年實現經濟回升,還為全球尤其是亞洲地區的經濟復蘇做出了突出貢獻,”世界貿易組織貿易政策審議司官員早滕正浩則對中國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數據佐證了這一判斷。在金融危機最深重的2009年,中國仍取得了9%的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去年為1.2%,超過美國和日本,領先全球。根據IMF的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為10.5%,明年經濟增速為9.6%。相比較而言,IMF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速為3.3%和2.9%;歐元區為1.0%和1.3%;日本為2.4%和1.8%。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因其規模大,還在于它從世界購買大量商品。中國與全球經濟和貿易體系高度互聯。與中國關聯度大的國家在走出這場危機時步伐更快,”IMF官員喬克說,“數字本身已經說明問題”。
世行行長佐利克則把中國界定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同時也是世界貿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談到,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還產生積極的外溢效應,對其他一些發展中經濟體以及像德國這樣對出口依賴度較高的國家經濟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在肯定中國貢獻的同時,這些官員也談到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提醒中國須妥善應對。
早滕正浩在接受專訪時說,中國經濟中收入分配不平衡問題較明顯。這種差異在城鄉之間,以及沿海和內地之間尤為突出。但他認為挑戰可以轉化為機遇。危機使得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這堅定了中國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決心。
佐利克則談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賴出口,而后危機時代外部環境的變化是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之一。此外,中國還面臨加強環境保護、完善醫療及社會保障體系、調整產業結構等其他諸多挑戰。
他還談到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泡沫值得中國警惕。“不過,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風險,并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信貸,以避免經濟刺激措施產生副作用,”佐利克如此評價。
喬克則認為,中國經濟短期的挑戰在于維持經濟增勢,鞏固既有成果,并更注重內需和個人消費,更少地依賴出口以及美歐需求。另外短期風險是防止住房市場出現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