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金融危機兩年懸疑:危機如何改變了世界?

2010年09月15日09:11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杠桿化 貨幣市場基金 世界排名 懸疑 世界經濟 高盛 2008年 做空 基金資產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2008年9月 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隨后,一個意外引發了整個票據市場的崩潰。一家投資了部分雷曼票據的貨幣市場基金出現虧損,打破了投資者認為的“貨幣市場的資金一定安全”的常識,包括中國的中投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受損,開始抽離資金,一場雪崩出現。次貸風波開始

成為一場真正的金融風暴。

2008年的10月9日,全球6大央行宣布聯手降息,自此之后,全球主要央行開始了在利率和數量化工具兩方面的寬松政策,這些政策多數一直持續到如今。

低利率和量化寬松開始改變全球經濟下跌加速度,中國則出臺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

從2008年至今,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仍然是金融危機帶給世界的最大遺產。

直到2010年9月,也只有極少部分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放棄了貨幣寬松的政策,而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仍然堅持寬松政策和刺激政策。

“金融期貨之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創始人里奧·梅拉梅德說,過去的繁榮和如今的蕭條原因相同,都是貨幣供應的泛濫和無節制。

在新興的中國市場,中國央行卸任副行長吳曉靈也發表過自己的看法,“用新的貨幣擴張擺平一個周期的動蕩,同時也會為下一次動蕩埋下更多的隱患”。

進入2010年之后,歐洲部分主權國家爆發的債務危機,也再次讓人們看到信用膨脹之后的惡果。

而在中國市場,貨幣寬松的隱患之一已經顯現,政府對于房地產的嚴厲政策也顯示出處置資產價格泡沫的壓力。

從主要成熟市場看,長期低利率和寬松的監管,使得各類信貸和衍生品創新層出不窮,很快打亂了市場的均衡。

在危機之后,美聯儲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劫后余生的高盛、摩根士丹利通過領取銀行牌照,將自己置于美聯儲的監管之下,全球協作的金融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進入2010年之后,美國證監會和參議院先后調查高盛,為加強立法鋪路,美國國會隨后通過了更嚴厲的金融監管法案。

即使在新興市場中國,衍生品業務的開展和銀行業的表外資產,也開始受到監管部門嚴格的監管。

(吳敏)

$ 名詞解釋

貨幣市場基金

是指投資于貨幣市場上短期有價證券的一種基金。該基金資產主要投資于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

$ 錄影帶

高盛花錢消災

今年4月16日,美國監管機構SEC對高盛提出欺詐指控,指責后者在2007年推銷給投資者其打包出售的一批抵押貸款組合時,沒有向客戶披露其另一大客戶保爾森基金正打算對其做空。

那批衍生品的投資者后來損失慘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旗下的荷蘭銀行因此賠了8.41億美元,RBS也在金融危機后被迫交由英國政府控股。另一家投資者德國銀行則關門大吉。

SEC提出指控的4天之后,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就高調跟進。

今年7月,高盛同意支付5.5億美元罰款解決了SEC的欺詐指控。

9月9日,英國金融管理局對高盛開出1750萬英鎊(約合2695萬美元)罰單。高盛面臨又一次花錢消災。

$ 留聲機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

我們正經受第三波沖擊

目前,我們正在經歷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三波沖擊。2008年金融危機第一波沖擊了金融機構;第二波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影響,導致了全球性的衰退;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第三波,是由于西歐部分工業化國家債務過高,導致歐洲貨幣體系動蕩。

金融危機讓二十國集團取代了七國集團成為世界經濟最主要的指導委員會,讓決策權力中心的轉移提前了5至10年?!?010年9月

金融危機猶如狂風暴雨一般,將往日難以撼動的舊制度和舊秩序一一掃蕩。風暴過后,全球經濟發生了哪些改變?固有格局有沒有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是否會在這場危機中此消彼長?中國能否通過這場危機加速發展進程?

世界銀行集團東亞太平洋局首席投資官李耀:

世界經濟變化不大

金融危機是否改變了世界?我的看法是并沒有多大改變。從宏觀層面觀察,G20的各種宣言是很好的觀察窗口。從金融危機開始,G20已經開過了4次,但聲音一次比一次弱,很多改革并沒有落實下去。

美國通過了金融監管法案,歐洲有銀行業限薪,中國的銀行業這兩年也大幅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出現了不少改變。G20國家在諸如會計、監管等方面做了一部分改變,但需要做的還很多,而且現在來看,采取進一步動作的動力越來越弱。

另一個問題是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在危機之后很多人提到如何攜手應對這種情況。但實際上問題的根源并非在此?,F在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對IMF、世界銀行等機構作了改變,但并沒有改善根本的問題,也沒有觸及美元的地位。(吳敏)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

新興國家沒有凸顯

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世界的經濟格局,新興國家也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能夠凸顯出來。盡管最近,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這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中國的人均GDP還在世界排名的百位之后。

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金磚四國”在未來的經濟格局中,仍不會發揮主要的作用,目前解決全球問題仍需要G20,仍然是發達國家在發揮主導作用,發展中國家可能在某些問題上,能夠和發達國家進行討價還價,有一定的發言權,但是掌握全球走向的力量,仍然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的實力有所削弱,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興國家面臨的情況也很難。金融危機并不是發展中國家的舞臺。(胡紅偉)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

去杠桿化沒有捷徑可走

通過此次危機,全球各個國家政府初步建立了危機救援協調機制。今后可能會出現局部地區的危機,但通過各國政府和全球經濟組織的協調將得到抑制,并不會進一步爆發為全球性的災難事件。

多數國家和政府對之前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了反思:西方國家的過度消費、新興國家的產能過剩,兩個不平衡的現象對全球經濟發展不利。因此,各國也已意識到,要改變高負債率的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解決這些不平衡。美國等國的家庭應提高儲蓄率,金融機構要逐步去杠桿化,而政府則應該減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則需要更多地拉動消費,并減小對出口的依賴。

結構調整、去杠桿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蘇曼麗)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

中國距離國際大國尚遠

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元的強勢地位被進一步削弱,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國際的貨幣體系需要新鮮的元素。

中國憑借著此前30年積累的龐大外匯儲備和經濟實力,增加了在世界金融體系的話語權,發達國家也希望中國能夠承擔相應的角色和義務。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中國離國際經濟大國尚遠。

雖然我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國際大國的地位不僅僅是經濟指標要上去,要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要成為責任的承擔者。

中國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至少需要50年的時間。盲目樂觀地認為,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不行了,經濟老大的位置即將被中國替代的看法過于簡單。(蘇曼麗)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