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面對同樣的高房價,中外年輕人作出截然相反的選擇。在過去3年中,英國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已由33歲上升至37歲。日本和德國為42歲,美國首次購房年齡也達到30歲以上。然而,鏈家地產市場研究中心與光大銀行新近合作完成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比發達國家要快一代人的時間。
為了一套房子中國人可以透支幾代人的財富,不在乎大半輩子為地產商和銀行打工。房子在中國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住所,它是婚姻的前提、個人能力的體現、未來安全感的寄托,買房年輕化折射出的是我們全民的心態和整個住房體系的漏洞。
他們說
年輕人著急買房的N個理由
為了結婚?為了孩子?為了追趕房價?為了安全感?為了……
●27歲不買,40歲還買得起嗎?
北京的年輕人如果在27歲的時候不能趕緊買房子,絕大多數人在40歲的時候會更買不起房子。因為我們的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發達國家之所以能等到40歲才買房,那是因為他們的房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保持穩定。
——網友“大炳”
●沒有房子,小孩怎么上戶口
老是和國外比,有意義嗎?國外可以自由流動,沒有戶口限制。而在北京,沒有房子,小孩子怎么上戶口,怎么讀書?
——網友“準媽媽79”
●女方要求有房才能結婚
即使北京平均購房年齡27歲是事實,但也并不說明30歲以上的北京人不需要買房了,只能說明在27歲左右的年齡段購房需求最大。為什么呢?是婚姻的壓力。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才能結婚,而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年輕人在結婚時普遍沒有這樣的要求。
——網友“sun-yuepingso”
●不早買房,早晚連租房都租不起
在中國,房價一年翻一番,如果27歲的時候不集合雙方父母、祖父母的錢湊個首付買房的話,到72歲的時候也不夠付房子首付。不早買房,早晚連租房都租不起了。
——網友“wxy690so”
●人家國外有足夠的廉租房
人家國外有足夠的廉租房,中國沒有。再說了,中國27歲買的是什么房子?二室一廳只能算是apartment,不是house。人家美國人42歲買的別墅,那才叫house。大部分中國人幾輩子都買不起house。
——網友“zhangfengyu”
●手里有房,心里不慌
之前是“手里有糧,心里不慌”,現在是“手里有房,心里不慌”。對我這樣的外省青年來說,有一間不大的小屋,我在這個大城市中會感到心理踏實。
——網友“絲絲”
他們評
年輕人過早買房折射了什么
畸形的社會現象?病態的全民心態?漏洞多多的住房體系?
●丈夫沒房子,妻子面子掛不住
在當今的中國,婚姻變得越來越物質化。這在中國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轉變。無論一個女的多么自信,但如果自己的男友或丈夫沒有房子,那她就掛不住面子。
——上海政法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
●買房結婚是病態畸形的社會現象
即使在高收入的華爾街,絕大多數人也都是到35歲以后才會開始考慮購房問題。中國大學畢業生省吃儉用、東拼西湊就為了買房結婚是非常病態畸形的社會現象。這個年齡應背著包到處旅行直到花完最后一分錢。因為他們還年輕,一切都還在孕育,一切都還來得及。
——易凱資本CEO王冉
●可憐今天的年輕人糾結擰巴,理想竟然是買房!
在劇組開完會閑聊,“60后”集體憶苦思甜:當年每人每月定量2兩油、半斤肉、5個雞蛋,大學食堂一冬天只有三個菜:熬土豆、熬白菜和土豆熬白菜。過年才有新衣服,人人都騎老破車。“80后”說,你們真可憐。我們說:錯!我們那時不但不痛苦,而且無比快樂、無憂無慮、清新自由??蓱z今天的年輕人糾結擰巴,理想竟然是買房!
——音樂人高曉松
●年輕的一代,相當浮躁
現在的年輕一代,相當浮躁。想當年,我1986年大學畢業,哪兒來的自有房產,90年代初,房價是便宜,但那時的人買得起嗎?可那時的人也不見得天天在罵爹罵娘,也照樣結婚生子啊!——網友“niwenlinso”
●并非自古英雄出少年
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并非中國自古英雄出少年,而是:1、中國的租房體制不健全,房主可以為所欲為,不守游戲規則,隨意掣肘租房者;2、中國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依然自愿資助;3、被中國房市洗腦,誤以為中國房價只漲不跌。
——童話大王鄭淵潔
提醒
過早買房的成本賬
●買房透支的顯然不止是一代人的青春
目前國內年輕人買房多數靠父母,單從支付能力與年齡層次對比是與國外持平甚至還要高的。更多的父母混了幾十年都無法給孩子買套房,那這房價到底是高還是不高?更該反思的是,這種購買方式透支的顯然不止是一代人的青春。——網友“宅笑”
●過早買房影響個人發展
大多數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一旦貸款買了房,其職業規劃就必須要進行修正。
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因買了房而放棄了對自己來說是轉折點的發展機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個人發展。
——財經評論人吳其倫
建議
如何讓年輕人不著急
●值得政府關注的警訊
購房人年輕化其實是個值得政府關注的警訊,提前購房比其他國家要快一代人的時間,不但造成了購房壓力的年輕化,同時也推動了北京房地產市場長期供不應求,房價亦難以調控回落。如何延緩年輕人過早的購房需求,以及撫平為人父母者與年輕人在初入社會時暫時性“無產”的恐慌心理,將是引導北京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鏈家地產副總裁林倩 ●德國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德國自有住房率為42%,租賃住房率達到58%,年輕人中77%都是“租房族”。德國政府還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開發商對房屋供應的壟斷。目前德國的房價10多年保持不變的奇跡,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模式,我國必須在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完善住房保障機制方面多做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
參考消息
地產大佬多大買的房?
●任志強:40多歲才分到住房
福利分房的時代,大多數家庭是在結婚之后多年才分到一間沒有廚房的平房,或一間辦公室式的筒子樓,大多數家庭在有了兩個孩子時才有了單元式住房,或合分一個住房單元。至少我是40多歲才分到住房(此前只能啃老了),近50歲才用房改的方式變成了擁有住房資產財富,房改之后房子才屬于自己。
●王石:44歲買了第一套住房
1995年,44歲買了第一套住房,因為我已經把個人的事業同深圳聯系在一起。10年之后,我更換了第二套住宅,購房款是自己的儲蓄加銀行按揭。萬科是上市公司,即使是董事長也不可能自己的住宅讓企業買單。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作者:邢飛)